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27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锋明 《职业》2008,(33):22-23
<正>中国现阶段行政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是以公共行政管理为主体。也就是说,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学视野被局限在了为政府机关、公共事业单位培养人才的范围内。在改革开放之初,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对推动政府部门改革,建立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机制起了很大作用,输送了很多人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样一种传统的行政管理教学视野已成为制约行政管理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当今中国,经济飞速腾飞,企业组织发展迅速,许多国际企业来中国投资,建立分公司,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世纪审美文化生态和文学创作面貌的逐步展开,质疑和批评之音也逐渐地增多。从“创作症候分析”、到文学中的“国家形象”、乃至“国家文化安全”,各种全局性问难的论题被相继提出,并引起了价值判断和方向指引甚至截然相反的种种讨论。虽然相关讨论各有其意义,但争论本身就已透露出,到底选择何种背景、何种思路,才能对创作现实给予切中肯綮的阐述与评判,才能透彻地把握当今文学的缺陷与弊端,是一个亟待充分关注和深入探究的问题。正是以这种感受和思考为基础,笔者认为,当前的文学创作让人不满意、不满足而又难以透析的关键在于,除某些…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中,"以来"仅有一种用法,而古代汉语中,"以来"却有两种看似对立的用法。"自今以来"这一组合在先秦两汉时期较为活跃,这一用法的形成跟位移动词"来"的非常规用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在说话人"自我投射"的心理操作下实现的。后来由于范畴内部其他成员的竞争,"以来"的将来指向用法在魏晋六朝时期开始走向衰落并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4.
关于文艺创作的标准,毛泽东是主张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的,但他自己的诗词创作却更注重"诗意",即诗词的艺术性。毛泽东诗词大都善于处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关系,能够做到情景交融,大小相通,古今映衬,构成富有魅力的诗歌境界,具有沁人心脾的审美效果。在审美倾向上,毛泽东诗词也有不如人意之处,这表现在一些作品在雄视千古的同时,止于"今胜昔"的陶醉,而较少对已有成就的审视和对不足之处的自省。就语言的角度说,毛泽东诗词所提供的主要是古典美,而不是现代美。  相似文献   
5.
张渊 《中国民族博览》2020,(2):163-164,167
今敏作为日本平成时代享誉国际的动画大师,其作品对于社会及人性思辨程度之深,使动画的文学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我们一窥日本民族文化和思想打开了一扇窗户。本文通过自然、宗教、民族性格三个方面,对今敏动画中所呈现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进行简要解读,并探索时代浪潮下日本民族文化及思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不好战,因为时间仍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资本,中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需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来支撑国内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实现中国硬实力上的真正崛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物质基础。但同时,中国也不畏战,中国有足够的信念和决心在国家尊严与领土受到实质挑战的时候予以坚定的还击。  相似文献   
7.
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的一个重要差异就是一能变与三能变不同,也就是一种七现与八识现行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识变过程中,就产生了唯识古学识变的两重能所关系与唯识今学的三重能所关系的识变发生模式的不同,也进一步影响到了古学与今学对遍计所执性和依他起性的不同诠释。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的祛魅”中,如何返回魅的世界,是现代哲学思考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应该从中国传统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唐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具有丰富的诗歌智慧与美感经验,可以为我们重新激活,使现代人有所受用  相似文献   
9.
自梁启超尊奉《今别离》为黄遵宪诗歌中的名篇、以旧风格写新理想的典范以来,《今别离》一直受到晚清民国多家诗话的赞评,时人争相模仿或者续作。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以《杂感》和《山歌》等诗作成就奉黄遵宪为白话文的先驱,却不满《今别离》没有做到"我手写我口"而给予差评。而后的文学史著大多因袭胡适的观点,《今别离》淡出黄诗名篇的榜单。从《今别离》在诗坛地位的抑扬降升,可以窥见晚清民国文学观念转变之一斑。  相似文献   
10.
日本电影导演今村昌平素在创作中以平民为创作对象,由此展开对日本战后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精神的批判,其电影文本中流露出的平民意识有别于其他的导演,本文试图以《楢山节考》作为考察对象,从今村昌平生平以及创作意识等方面阐述今村昌平的电影文本中的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