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8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44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84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396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800篇
社会学   73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艺术发展是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此 ,晚清学者刘熙载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他强调文艺的时代性 ,重视在用古中变古 ,坚持个人在文艺发展中的创造作用。这方面 ,他继承和发扬了前贤文艺理论的优良传统 ,又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  相似文献   
3.
挥之不去的回忆 “为什么一个中国人;一个汉人来学藏学?来当我们的藏文老师?” 1990年,快到而立之年的沈卫荣被公派到德国波恩大学攻读中亚语言文化学博士,主修藏学:2001年,沈卫荣到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中亚所代理藏学教授,教古藏文课。他的出现遭到了德国学生如此质疑。  相似文献   
4.
刘壎诗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诗学主潮为“举世宗唐”,江西诗论家却是其中颇为特殊的一支,他们上承江西统系,探索唐、宋诗之渊承,成为“宗唐得古”思潮下较温和的“折衷唐宋”派,刘壎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刘壎的诗学思想有两大关键:一是“折衷唐宋”,二是以“四层次”论诗,其诗学思想受陆九渊心学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5.
本用新的“字考古”方法,考出“蜀““叟”字的“古”,并接合古籍中的“字资料”考证古蜀人蜀地的变迁史,并由此破解人们广泛关注的三星堆柱目人铜面像之谜。  相似文献   
6.
苏轼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直是大学、中学语文课文之必选。给学生尤其是给中学生讲古典诗词,必须句句讲清楚,不能停留在大而化之的一般欣赏上。“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句中的“多情应笑我”如何去理解?历来教学中都按传统的注释:这是倒装句,亦即“应笑我多情”。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高级中学课本第二册的解释是:“应笑我多情善感”,这也是一种省力的解释,以后的课本基本沿袭此种解释。仔细推敲,此释有悖于大词人苏轼的博大情怀和词的意蕴,以及他高超的运用自如的浪漫主义写作手法。从全文立意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7.
《中文信息》2005,(1):9-15
他们来华的路线不是北方的丝绸之路,最有可能选取的是南丝绸海路。三墨堆闪族人的迁徙有可能是一次性完成。也可能是数次积累。迁徙的时间大约发生在4000年之前,最迟不会超过2400年前。  相似文献   
8.
冷战期间 ,美国一直对古巴实行遏制政策 ,将之看成是苏联在西半球进行共产主义扩张的工具。冷战结束已经 10年有余 ,但美国对古政策并没有根本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古巴仍然在坚持搞“共产主义” ,因为从安全上讲 ,在苏联因素消失之后 ,古巴对美国已不构成任何威胁。冷战后 ,反共主义意识形态仍然是影响美国对古政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清代广东所刻丛书众多。道光、成丰、同治、光绪四朝是辑刻丛书的鼎盛时期,而广州府是丛书辑刻的中心地。丛书可分官刻、私刻两种,辑刻者多为豪商巨富、官僚、文人。丛书既有汇刻也有专刊,尤以杂纂和经史类为发达。辑刻丛书的目的在于嘉惠士林、存学显说、传名后世、钞书自娱、敬教劝学。  相似文献   
10.
关中语言是汉语中一支很古老的方言。周代“雅言”即镐京话,是有典籍可考的第一个汉族通语,是关中方言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