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浙东新生代诗人尽管其创作题材取向有异、艺术个性各殊,但在感应时代律动、绍承诗性文化上却形成了共同的精神内核,由此构成了众多诗作的普泛性意识和表征化母题。表现在众多诗作中的创作母题便是流浪情怀、生命意识和返乡情结。同时,诗人对生命存在的个性化审视在对有意味形式的创造性发掘上对当代诗艺作出了富有启示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正11月23日至29日笔者参加了市社科联组织的"拓展思维,提升能力"东部行培训学习,特别是听取了广州市社科联主席顾涧清教授所作的"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开创中心城市发展新局面"的报告让人很受启发,特别是他讲到打造特色"理论粤军"的创新理念、做法和基本经验,对宝鸡的社科事业发展很有启示性。一、广州市社科联打造特色"理论粤军"的创新理念与思路广州市社科联主席说:我们打造"理论粤军",就是要增强广东学者、广州学者话语权和影  相似文献   
3.
当代香港文学对英国形象的描述具有多面性和变迁性.作为殖民者形象,它被描画为一条从"狮子"到"落日"的衰落的下趋弧线;作为鸟托邦,它经历了一个从建构到拆解的过程;作为由"性"所象征的他者文化,它经由了被注视者的盲目崇拜到逐渐亲善的吸纳、融摄与共处的过程.对这一异国形象的勾陈对当代中国文学建构他者形象具有重要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豁显《论语》一书的根本智慧,并对比点出它与21世纪人类文明的关联。首先,经由“交谈性经典”与“启示性经典”的对比,指出《论语》一书作为一“交谈的哲学”、“场所的哲学”,重视的是人作为一“活生生的实存而有”这样的存在;经由宗教社会学的考察,对于现代“合理化”社会的心灵机制和危机,做出解析与阐释,指出在人与上帝的巨大张力下,如何开启工具理性的合理性,并进而试图去宰控世界,终而堕入“异化”的境域之中;点出所谓“新世纪运动”如何面对“异化”问题,如何由人之“实在的有限性”进而深透到“实存的奥秘性”之中,进而瞻望新世纪未来的崭新可能性。其次,回顾《论语》及其所展示的“生活世界”,并指出其独特的“孝道宗教观”。最后,以海峡两岸之中国文化传统为核心,论述东亚在迈向世界史过程中所可能的自觉  相似文献   
5.
在各种诗歌体裁中 ,绝句对于表现空间最为擅长。唐人绝句常借助于空间描写来抒发情感 ,创造意境 ,使得诗情与画意相得益彰 ,取得了绘画所难以取得的艺术效果。这既和绝句诗人们成功地借鉴、运用诸如透视、水墨渲染等绘画艺术的技法有关 ,也和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发挥诗歌语言的启示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弗雷格区分了涵义和指称,但是这个区分在间接引语中导致涵义无穷分层问题。克里普克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其要点在于亲知启示性和递归规则。然而,克里普克混淆了语法涵义和认知涵义,他的解决方案是对弗雷格涵义理论的歪曲。在弗雷格关于涵义的论述中存在着语法涵义、认知涵义和逻辑涵义三个不同维度,只有通过逻辑涵义才能正确理解涵义和指称的区分,也只有逻辑涵义才能调和语法涵义和认知涵义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正雷达是新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之一,他的文学评论影响了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的发展,成就也已注定。雷达的文学评论能将历史的、文化的和美学的批评熔为一炉,评论风格独特,富有建树,在当代文学评论界和作家中有着广泛而良好的影响。雷达的文学评论具有独立的批评精神,有宏阔的历史和文化视野,艺术观察敏锐,文本剖析细致,总能切入主题,非常富于激情,文字很有诗性。这就是他的评论,既能获人眼目,又很耐人寻味,尤其会对作家产生启示性效应。  相似文献   
8.
分析台湾地区70年代进行"十大建设"台湾经济模式的背景;十大建设中重化工业建设的必要性;由十大建设带来的台湾工业升级换代、基础工业体系建设和国家干预给经济现代化带来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干学伟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电影家,他曾创造了中国电影三个“第一”。他1950年拍摄完成的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不仅开了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之先河,而且该片在选用少数民族演员饰演本民族角色、表现少数民族特性等多方面给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以先导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赖特认为阶级妥协存在消极和积极之分.他主张积极的阶级妥协,认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存在一种双方通过积极的、相互合作使双方利益都能得到提高的博弈.他提出了阶级妥协的五种模式.随着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这几种博弈模式依次过渡.这种积极的阶级妥协理论对于我国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