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323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瓶梅词话》的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已为学界所公认,同时我们认为,要研究一部著作首先要读懂这部著作,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金瓶梅词话》的语言研究就成了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如何理解《金瓶梅词话》一书中难解方言词的方法和原则,并对以往各家解释的部分方言词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我在梳理江苏太仓的历史人物时,发现王世贞、吴梅村、张溥这三个人物是最值得研究的,也是太仓历史上最具知名度的。如果为之写传,写电视剧,则当推吴梅村为第一。因为吴梅村是太仓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曾春风得意,大红大紫过,又失足毁名,备受煎熬。用吴梅村自语:“乃天下大苦人”。我注意到,对于吴梅村的评价,自他顺治十年仕清以后,从此评价泾渭,褒贬双方,各执一词。即便到了事隔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难以定论。有人说:吴梅村晚年的那些诗词有作秀成份。我以为,此说乃个人的凭想当然耳。应该说吴梅村晚年回顾自己一生…  相似文献   
3.
许慎在《说文》中引证方言俗语是自觉的。《说文》中的方言研究成果形式有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种 ,其价值有三 :一是为研究汉代方言保存了具有共时价值的材料 ,二是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方言研究成果 ,三是对后人研究方言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启发。《说文》方言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方言文字学  相似文献   
4.
在吴稚晖当时看来,教育是一个国家盛衰的"总因",而配称教育二字者只是科学工艺,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就在于科学工艺发展的迟滞。在批判国内旧式教育的同时,他编报印书,普及科学常识以提高国民素质,鼓吹科学工艺来倡导青年劳作。特别是他创造性发起的留法俭学运动和创办海外中国大学,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科技人才,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无锡吴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成 《职业时空》2008,4(8):177-177
一、无锡“吴文化”的渊源与发展 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吴地,一般说来即是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包含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一线以南地区,东合上海,南括浙西地区。若以吴语的流传范围来说,则南可至浙江温州、永嘉之地,东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扬州以东沿江一百里宽的狭长带,西至镇江丹阳的交界处。吴文化就是指吴地人民在数千年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即是吴人的文明。其核心是指吴地人的精神风貌、观念意识、心理态势和人格风范以及价值观念、传统风俗习惯等。  相似文献   
6.
李晓巧 《人才瞭望》2016,(15):46-47
宋太祖赵匡胤的韬略闻名古今,“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他担任后周皇宫卫戍部队首长时发起的政变.赵匡胤导演了一场高超的行为艺术,兵不血刃地登上了皇帝宝座,领导着宋朝初期统一了的大半个中国,史料显示他不仅治国有方,而且驭人有术.《石林燕语》里记载了一个经典故事:开宝八年(975年)十二月,吴越王钱俶迫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去朝拜宋太祖,宋朝很多官员建议扣留钱俶,太祖没采纳,说:“你们不要担心,假如不是真心归降的话,钱俶不敢亲自来朝拜,他来了,就表示他是真心归降的,放他走,正好可以结纳人心,让他心悦诚服.”钱俶在离开宋都城时,向太祖表白愿把吴越国交给宋朝——其实这何尝不也是一种试探——太祖说:“尽我一世,尽你一世.”意思是,在我有生之年,我都信赖你把吴越国交给你,只要你还活着你就可以统治吴越.并且,宋太祖还给他一个用御条贴封住的匣子,郑重其事地说:“您回到家后,再打开来看.”  相似文献   
7.
胡火金 《学术界》2012,(2):177-185,287
吴文化孕育于古代吴越之地,在独特的内陆湖泊环境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协调的文化内核,呈现了趋水内敛、多元杂并、包容创新的文化特质。长期以来,吴文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挖掘弘扬吴文化的精神内核,将其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进行关联和整合,对于长三角区域的文化发展和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秘书之友》2016,(4):49
丹青高妙冠绝古今吴道子,唐代画家。又名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  相似文献   
9.
10.
《汉碑文范》是清季民国时期桐城派的重要领袖吴闿生编选的断代碑文选本。是选以宋代洪适的金石学著作《隶释》为蓝本,从文章学的角度观照和衡鉴汉碑,一改宋代以来汉碑研究中的金石学传统,并力纠历代文章之士多以唐宋碑文为法而不甚重视汉碑之偏,颇具创新意义。吴闿生在选本序例及选文评点中,分析了汉碑在文法、文辞、风格等体式方面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碑文的影响,凸显了汉碑作为碑体之源所具有的文章典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