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8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哈尼族是西南边疆历史悠久、有着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了原始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时期。作为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产物和遗留的舅权,在现今哈尼族典型的父系社会中还或强或弱、或隐或现的存在,这一点,在丧葬文化中舅舅的地位体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她们的故事,是青春的旋律,是快乐的精灵,是姐妹情深,是相互扶持,是多元文化的思考,是跨越国界的感悟.她们是来自土耳其的一对混血双胞胎姐妹——于嬿平、于嬿华. 作为本刊“国际朋友说(World Speaking)”栏目的常驻嘉宾,她们在该栏目第二期“我在中国的难忘之旅”中,分享了她们参加云南墨江国际双胞胎文化节的感受.“我大二的时候和姐姐去云南的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墨江双胞胎很多.太阳节那天,人们可以向其他任何人的脸上涂抹黑墨,整个脸都是黑色的,我觉得特别有趣,我查了节日的意义,是源于哈尼族对火的崇拜.”妹妹嬿华说.  相似文献   
3.
服饰是传承少数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变迁,同时也是族群内部对身份角色的标识和强化。哈尼白宏先祖们由于瘟疫、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曾经历过多次迁徙,部分经过贵州迁徙到云南红河三村、垤玛一带。白宏姑娘至今从未婚到已婚重要外在服饰表现就是佩戴"披呎",通过个案研究哈尼白宏的"披呎",来窥探少数民族认同和伦理道德规范对哈尼族独特文化的展演和影响,反思民族认同与文化传承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省哀牢山深处,阿扎河乡哈尼族居住区,迄今依然保留着有几百年历史的歌舞街民俗活动。每当哈尼族的传统节日“六月年”到来时,各个村寨的哈尼族乡亲们都会汇集来这里,跳起传统民族舞蹈“乐作舞”,祈祷梯田里的稻谷丰收和村寨平安。  相似文献   
5.
正安徽省绩溪县是一个少族民族人口居住分散的县份,回族、哈尼族、白族、布依族、侗族、苗族、畲族等20余个民族分布在全县11个乡镇。由于绩溪地处皖南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少数民族人口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劳动技能较差,生产生活水平相对落后。为此,绩溪县对少数民族家庭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一是根据拟帮扶对象从事种植、养殖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债权伦理对丰富民族经济伦理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哈尼族债权观念是一种典型的以道德约束力来制约双方行为的伦理,经过长期的传承和积淀已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哈尼族相对封闭的居住系统开始打破后,债权观念日趋现实性;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逐步弱化,习惯法和国家成文法出现调适和互动;传统神判制度的还有遗存,对宗教债权伦理存有敬畏。  相似文献   
7.
古永继 《民族研究》2007,4(3):96-100
国内有关哈尼族的研究近年来硕果累累,但有的论著中对某些史料的理解存在误区.本文以原始资料为依据,针对哈尼族研究中涉及到的<尚书·禹贡>记载与梯田的关系,明初黔西北、滇东北有无"和泥芒部府",康熙时参与反清起义的龙韬之地位与族属三个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考证分析,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惊艳云南     
张强 《华人时刊》2010,(4):52-53
早就向往云南的美,终于在今年初春得以成行。走进云南,让我心潮澎湃的是那美到惊艳的一个接一个的景致。首先我们来到龙树坝,龙树坝位于元阳新街镇以西3至5公里,是元阳梯田中色彩最好的地方。这里的梯田有很多自然生长的红绿黑三种浮萍,覆盖在水面上,色彩艳丽,是到云南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玉溪市易门县普贝乡哈尼族文化溯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简要介绍了易门县哈尼族人口溯源和分布状况,对普贝乡哈尼族语言文字、民间文学、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溯源进行了追踪调查,重点调研了当地的哈尼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哈尼族文化保护的几条建议,以期达到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从哈尼梯田的特点谈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伟大奇迹。它巧妙地利用了特殊自然环境下的水资源循环系统,把平原地区的农耕垦种技术移植到高海拔山区,在哀劳山脉的崇山峻岭中形成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数百级水田依山迭层而上的壮观景象。这是哈尼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并已然成为人类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引起人们的关注。与一般的文化遗产不同,哈尼梯田作为文化遗产有它自身显著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