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在语言符号和图像符号的博弈中,语言符号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图像化时代的到来,图文之间形成了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取长补短的缝合关系。图文缝合关系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图文各自的内在原因及外在的技术支撑。图文缝合的主要表现是语言的图像性延展以及图像的文学性延展。辩证地看,图文缝合既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居家过日子,主妇们总有一些不舍得丢弃的"破烂"玩意儿。这些我们看不上眼的东西,在巧手主妇的眼里那可都是宝贝,经她们来回倒弄一下,立马变得实用又养眼。这期我们搜罗了几位巧妇的旧物改造,有心的读者可以在家试试手。  相似文献   
3.
"都市怀旧"并不是对东方文明的想象,而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想象,在想象中却包含着现实的梦想和消费的欲望,这种虚伪的怀旧貌似回归过去,却逃脱不了消费逻辑和景观幻象的制约.西方的都市景观介入了中国当代文学都市景观的生产过程,对中国的景观书写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今天,中国都市文化似乎与西方同步遭遇后现代思潮,但人们常把他人真实的后现代都市状况当成自身的现实生活,这种都市文化是需要反思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医学美容方法缝合眼睑裂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4例眼睑裂伤患者用美容线缝合、护理。结果瘢痕减少,保障眼睑功能。结论及时正确地缝合可以降低眼睑裂伤损伤程度,最大可能恢复原貌,护理工作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开发人才资源是当今中国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但现存的人才埋没现象严重阻碍了人才资源的开发。为实现现有人才资源的更优组合,充分发挥现有人才资源的潜能,就必须分析人才埋没的基本理论,阐释人才埋没产生的主客观因素,继而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水库移民“发展断层”分析及缝合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库工程建设会导致库区和水库移民发展的不平滑期出现,即"发展断层",主要表现在方案规划论证和移民安置后适应发展两个阶段。文章在对两个发展断层发生机理和效应进行分类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缝合方案,主要体现在提高水库移民规划水平、物资搬迁和文化传承并重、构建全方位发展扶持机制、建立发展断层期内损失补偿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试验的基础上,对36只山羊和17头牛的113个皮肤切口,采用皮内埋没缝合法的临床应用,获得了满意效果,创口全部取第一期愈合。从而进一步总结出该种缝合法的操作技术要领及其创口愈合的规律,为该种皮肤缝合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的新校区建设力度空前。但随着现代化新校区的建立,经过文化历史积淀的老校区与现代感强烈的新校区在育人环境上出现了文化断层。作为文脉载体的校区育人空间发生了改变,大学的文脉也因此而断裂,具体表现为高校新旧校区育人环境出现感官落差,在空间规模增大的同时,其文化底蕴与办学精神在育人环境中的存在感逐步减弱。从园林景观角度提出“景观缝合”理念,以景观为媒介沟通新旧校区间文化与精神之桥梁,探讨高校独特文脉的园林景观式修复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图文缝合”作为文学生产与接受的基本方法论,是以提升文学接受效度为目标的理论探索。文章立足于系统科学认识观,以接受美学思想为理论框架,探究从“语图互文”“期待视域”到“图文缝合”这一文学生产与接受系统效应的发生逻辑、内在理路与研究价值。本文意在突破单一学科逻辑囿限,对文学接受展开跨学科的理论推绎,以期获得更为宽阔的时代研究视野,引发更多有益于促进当代文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洼地上的"战役"》是路翎的重要转型作之一,这篇短篇小说在当时引起了巨大争议和全面批判。作为路翎的一次"尝试",小说试图通过主人公王应洪英雄形象的想象,以及班长王顺的塑造来缝合文本中突出的"纪律"与"感情"矛盾而生成的裂缝,但在随后形成的文本中,却因为人物自身形象的暧昧特征而使本来就已存在的裂缝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人物心理世界的深入探析、行文的流畅也因此受到折损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