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启才  潘霖 《江淮论坛》2012,(6):152-158
蔡邕是东汉文史大家,其奏议现存23篇。较之碑文与辞赋,蔡邕奏议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从论政、议边患、荐贤才、陈下情等方面探讨蔡邕奏议的思想内容,从借灾异进谏、论理切直,抒忠愤之情、显不平之气,引经据典、辞藻华美,文风典雅、结构严密等方面,论述了其文学特点,并对其贡献与不足作了评述,以期对蔡邕与东汉奏议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制诏奏议是李德裕文章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辅佐唐武宗成就"会昌中兴"之不朽业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德裕以文章德绥回鹘,以文章智平泽潞,这些文章收录于〈会昌一品制集〉.〈会昌一品制集〉见证了李德裕讨胡平叛的整个过程,是文章治天下的范型,显示了李德裕卓绝的"文章之功".  相似文献   
4.
文章关注了历史文献《三国志》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类型——奏议,从两个方面对三国奏议提出了思 考。第一个方面是对《三国志》所辑三国奏议功用价值的思考,包括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干预政治的功能、与作家 作品的互动关系等;第二个方面着眼于三国奏议的政治性,对《三国志》所辑三国奏议的运行过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 分析,从而更加完整的诠释了《三国志》这部文献。  相似文献   
5.
档案史料是开展晚清外交史研究的基本资料,但其种类繁多、内容庞杂,涉及外交类官书、衙署档案、官员奏议文集、日记笔记等类型。对这些档案史料的整理、出版情况,内容概括、编纂特征、学术价值以及在学术研究参考使用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等进行分门别类的详细分析和评价,有助于促进学术界对晚清外交档案史料的了解,提高史料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北宋士大夫为复兴三代之治,重建王道政治秩序,主张以经术治天下,重视经学的经世功能。在探索王道的过程中,士大夫以《周易》为经世之大法而推崇备至,并注重运用《周易》义理指导现实的政治实践。他们通过在奏议中引用《周易》经义议论时政,为朝廷提出合乎圣人之道的治国之策以实现儒家通经致用的理想。在北宋奏议中,士大夫不仅以《周易》经义培育皇帝的政治道德,而且还从《周易》中厘定出内政治理原则施用于今,从修己、治人两方面充分展现了易学的经世指向。他们以《周易》经义作为评判现实政治得失的标准,批评并制止不合经义的政治行为,规正政治发展方向,从而使《周易》对北宋治国理政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德裕为晚唐杰出的政治家,其制诏奏议气势恢宏,彰显“英雄本色”;一事一议,简严中能尽事理;句语坦明,辞情兼备,实现了经世致用与文采斐然的和谐统一。德裕不愧为继中唐陆贽之后的又一公文大家,在唐文发展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南宋中期抗战主题奏议文是指写作于南宋中期(约隆兴二年至开禧二年,1164-1206年)的一批呼吁抗战、反对议和,并以恢复中原为旨归而为皇帝出谋划策的奏议文,代表作者为辛弃疾、陈亮、陆游,另外还有胡铨、王十朋、叶适、杨万里等。以这类奏议为研究对象,分析南宋中期抗战主题奏议的文章风格:这类奏议兼具感发力与说服力,感发力主要是指情感上的鼓动性,表现为国耻民痛的实录、复仇决心的抒发,并且用极富节奏感与音乐美的语言来表达;说服力主要是立足现实的议论和严谨清晰的论辩层次,这类奏议抒情的感发力与说理的议论化,形成了它们的主体风格:雄辩文风。  相似文献   
9.
孙琦 《西藏研究》2022,(1):67-75
迫于英国在南亚地区疯狂扩张的压力,光绪朝清廷开始有意识地强化西藏地方与布鲁克巴的宗藩关系。尽管清廷采取诸多措施去增强这一关系,但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宗藩体制观念,其失败之结果在所难免。最终,英国通过《普纳卡条约》彻底控制了布鲁克巴,从而昭示了西藏地方与布鲁克巴传统宗藩关系的瓦解。  相似文献   
10.
田锡被尊为北宋太宗、真宗朝一代名臣,以谏诤显名,更是北宋前期重要的奏议作家。田锡一生进言勤勉,所作章疏52篇,今存25篇。在国家治理方面,田锡奏议反映了轻徭薄赋、安民以礼,直谏君主、修德弭灾,巩固边防、不事征伐,忧国系民、条划万机的治理思想。就文学特征而言,田锡奏议骈俪藻饰、说理多样、条达简练,体现了北宋前期奏议的典型风格。从政治影响来看,田锡奏议的核心内容是规箴帝王、辅弼时政,提振了北宋一代的忠义士风,为宋时文人树立了一个精神标杆。田锡奏议经纬大道、淳厚典雅的文风,得到了范仲淹、司马光、苏轼等北宋名臣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