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书法史上,宋徽宗创立的“瘦金体”是在学习“王字”一脉的基础上融汇诸多名家的精髓而形成的一种书体。“瘦金体”书法的艺术特点,一是具有独创性,且能够入古出新;二是其书法在结体和用笔上特征显著,具有可识别性;三是其气象文雅萧闲、率真自然,又兼具帝王风范。“瘦金体”对后世书法的发展影响虽然不大,但是仍有后人薪火相传。学习“瘦金体”书法主要不在于刻意地追摹其结体和笔画上的特征,而是在于追求它内在的精神气息。  相似文献   
2.
杨小敏 《兰州学刊》2012,(2):103-106,111
宋徽宗时代,是北宋社会救济制度发展的最高峰,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救助机构普遍建立,且有一套较成熟、科学的管理办法。这一时期社会救济制度的发展,无疑受到了宋徽宗君臣盛世情结的影响。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和全社会财富有限的情况下,过度的济贫措施,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武小森 《社区》2013,(32):43-44
他。 赵佶。 宋徽宗。 他名字的艺术家气质完全掩盖了政治家的风度,你不觉得吗?  相似文献   
4.
王国华 《领导文萃》2013,(18):77-80
北宋末年,政局动荡,朝廷奸臣当道,民间起义不断;北方大金国蓬勃兴起,虎视眈眈。北宋各色人物轮流上台,此起彼伏,这其中,有一人曾呼风唤雨,深刻影响着决策者,甚至一度左右了政局。但随着时光的推移,此人已渐渐被历史淹没。他,就是道士林灵素。"聪明神仙"林灵素出山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7,(5):40-50
北宋中后期,"乡举德行"的儒家理想成为科举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宋徽宗君臣试图通过实行八行科,实现"稽古验今"的政治理想。八行科应试资格较宽,选拔程序以推举和三舍法逐级向学校贡士,录取规模先增长后缩减。八行之士待遇较丰厚,所授阶官也较优越,但差遣以学职为主。徽宗君臣还热衷于营建八行碑,以期扩大八行观念在民间的影响力。八行科在"正风俗"方面确实起到一些效果,但同时也造成了"天下相率而为伪"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宋徽宗赵佶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在艺术方面,赵佶却是中国古代帝王中最富艺术气质,才华横溢的皇帝。他在艺术方面广泛涉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能,尤其在书画方面的造诣更是无与伦比,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千古艺帝"。徽宗在艺术方面是个天才。在绘画方面无论山水、花鸟、人物,都能"寓物赋形,随意以得,笔驱造化,发于毫端,万物各得全其生理。"可以说,徽宗赵佶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拥有高深的艺术涵养和绘画才能的天子,不愧为"千古艺帝"。  相似文献   
7.
赵涵 《职业时空》2008,4(2):33-33
《游春图》的作者展子虔,是隋代最为称著的画家,其经历北齐、北周而入隋,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从其传世著录作品看,他作画题材广泛,山水、台阁、车马、人物俱佳,但历来评论,多以为他在山水画方面成就尤为突出。《宣和画谱》认为展子虔画山水“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之趣。”元代《画鉴》也认为他的绘画“可为唐画之祖。”  相似文献   
8.
王纪仪 《北京纪事》2014,(10):97-100
以油画"大嘴"为代表的所谓"当代艺术",是一堆历史的垃圾,是没有功力又急于表现或赚钱的所谓艺术家的无奈之举。其实,广大老百姓对所谓的当代艺术是不屑一顾的。广大的专家及艺术家对此也是嗤之以鼻的。那么为什么在拍卖会上会屡创天价?因为这里面有个推手,而上当的则是一些不懂艺术只听忽悠的民营企业家。  相似文献   
9.
“靖康之难”后,宋徽宗宋钦宗作为战俘被押解到金国,面对金朝统治者对北宋皇室成员尤其是女性的侮辱,他们依然逆来顺受、卑躬屈膝。一旦金朝统治者褒奖北宋公主为金国生育后代,对他们略施恩惠,宋徽宗宋钦宗就开始幻想通过与金朝统治者攀亲改变自己的困窘处境,他们卑躬谦辞,摇首乞怜,最终得到的却是金人的嘲讽和侮辱。  相似文献   
10.
讲议司是北宋徽宗时期以讲议财赋为目的的临时机构,是三省、枢密院的附属官司。该机构以恢复神宗熙丰法为名,以聚敛财赋为目的,侵夺三省、枢密院之权,讲议的对象包括宗室、国用、商旅、盐泽、赋调、冗官、尹牧诸事。讲议司的两次设置,体现了徽宗的理想和蔡京的施政抱负,对北宋晚期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之形成的大批财务官僚,对南宋初期的经济社会稳定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