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13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分属两个系统,一个代表真言乘,一个代表金刚乘,前者倾向于"右道"而后者倾向于"左道"。《大日经》一方面在维护大乘佛教,但另一方面也受到印度教的多方渗透。  相似文献   
2.
本文意在通过较为随意的三则札记,初步揭示《红楼梦》中的佛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贡嘎曲德寺位于山南贡嘎县境内 ,其创始人土敦·贡嘎南杰 (thu ston .Kun dgav rnam rgyl,1 43 2~ 1 496年 ) ,为萨迦派重要高僧。贡嘎南杰自幼学习密法 ,以后又在萨迦寺东院学法 ,尊索南桑波为根本上师。①1 464年 ,年满3 3岁的贡嘎南杰赴前藏贡嘎地区 ,在岗堆建立多吉德寺 ,后亦称贡嘎曲德寺 ,② 该寺很快成为明代前藏地区传播萨迦派密法的重要道场。贡嘎曲德寺建成后不久 ,贡嘎南杰力邀出生于贡嘎岗堆地区 (即贡嘎曲德寺所在地 )的著名绘画大师、钦则画派的创始人钦则钦莫为该寺院绘制了壁画。寺院的僧人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4.
文殊信仰在唐代达到顶峰与王权推动有直接关系。从政治角度入手探析其在唐代兴盛的原因。首先,唐初开放性的宗教政策促进了佛教的发展,为其兴盛奠定先机;其次,皇室对文殊道场的推崇在全国范围内强化了文殊信仰的传播和深入;再次,武则天的支持使文殊信仰盛行全国;最后,具护国护王性质的密教文殊信仰顺应"安史之乱"之后的政治需求,获得代宗朝的全力支持而达到信仰顶峰。  相似文献   
5.
也许我们曾在梁羽生、金庸等新派武打小说大师的世界里,约略得知过有关藏传佛教密宗的某些神奇功夫,但毕竟是小说。确实,密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或者干脆就是一个神奇而古怪的谜。记者在西藏一年又半载,多方求教略得只鳞片爪,作为传奇献给读者诸君。  相似文献   
6.
唐代密教大师僧一行(673-727)借助中国宇宙观思维模型“九宫”重新定义一种源于印度的曼荼罗(即“白檀曼荼罗”)。这是一个佛教理念与实践在传入中国后,尤其是通过译经传入后如何被中国化的例案。应该说,一行对于“白檀曼荼罗”的重构受到了“九宫”(“洛书”)模式的启发。鉴于“白檀曼荼罗”乃是“金刚曼荼罗”的先声,这个结论如果成立,当可为揭示后者的渊源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7.
黄霞平 《船山学刊》2010,(3):154-156
唐玄宗对佛教的态度,采用了限制和利用的政策,只不过限制和利用的程度,前后期有所区别:由前期的严加限制为主,到后期的择而用之。这既可从他在位期间颁布的诏令中,也可从他礼遇佛教高僧,尤其是密教高僧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密宗文化是藏传佛教核心价值的体现,但长期以来藏密却被僧侣贵族所垄断,广大藏区老百姓根本没有资格和机会修行。在现代体育视野下,藏密修持可视为藏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体育的功能和价值,其中,健身价值和体育文化价值为和谐西藏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资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灌顶     
《中国民族博览》2015,(3):22-25
灌顶原为古代印度帝王即位及立太子的一种仪式,国师以四大海之水灌其头顶,表示祝福。佛教密宗弟子入门、继承阿闍黎位,或是修密僧人在修密宗时必须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须先经上师以水灌洒头顶,灌表示诸佛的护念、慈悲,顶则代表佛行的崇高。灌顶是藏传佛教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宗教仪式,也是每个相当层次的僧人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宋代民间杀人祭鬼的材料的基础上,以文献间互证的方法论述杀人祭鬼与密宗信仰的关系,说明"人祭"这种古老的野蛮信仰在宋代确实再度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