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3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2.
约翰·福尔斯的小说《魔法师》和《法国中尉的女人》在结构上模仿了莎士比亚《暴风雨》的“剧中剧”设置。这种设置给小说中的人物提供了一个“寻找自我”的舞台,福尔斯借此探索了人的自我本质以及个体自由,表达了存在主义人文关怀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西学东渐中的容闳为背景,在20世纪中国作家寻求与西方现代文明沟通的整体联系中,分析费孝通访外散文作为文化“标本”的意义与价值,探讨一代知识分子走向世界时的“立场”和“心情”以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表现出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物欲世界的重压之下,正常的人本能地寻求放松压抑的心灵、修复扭曲的人性的方式,艾闪的网络小说《可以说谎可以爱》表现的就是对被压抑的人生的逃避,试图在逃避中寻找现代人的精神出路,重新确立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5.
6.
村上春树代表作品《挪威的森林》彰显着现代社会的都市生活压力和深刻的时代烙印,书中所流露出的那份孤独和无奈深入人心,将上个世纪60年的日本都市青年内心深处喧嚣过后的孤独感再现到世人面前,尤其是其中所暗示的生活态度,能够帮助人们去面对孤独。作者不断呼吁人们去找寻自身的归宿和原点,发掘人生和自我的真谛。当那份喧嚣中的孤独变得不再可怖,也许可以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中催生出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正教师之所以被称为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是因为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而班主任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导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更是重中之重。而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年龄由儿童期转为少年期,心理上也逐渐从依附家长,崇拜老师到寻找自我,力求摆脱外在束缚的转型时期。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初中班主任工作,应  相似文献   
8.
如今我在生活中听到的多是对个人快乐的追寻。不知为什么,感叹不已的,常常是我们常人羡慕得不得了的成功人士:有权的感叹掌权是高危行当,有钱的感叹穷得只剩下钱,有闲的感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种感叹顶级的莫过于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9.
说人文情怀     
张伟 《阴山学刊》2013,(6):109-109
高尔泰在《寻找家园》自序中写道:"十几年来,眼看着人类失去好几百种语言,地球失去好几万种生物,新世纪与第三波恐怖主义同来;眼看着同情心,爱和被爱的需要,对自由、正义和更高生命价值的渴望等等,也在和森林草原冰川矿脉等同步萎缩;眼看着知识分子宠物化,文学艺术商业化,生化核弹普及化;眼看着欧盟要卖武器给中国。  相似文献   
10.
香港作家李碧华的作品中有着浓郁的禅宗意味,尤其是有关"寻找"的理念,15年来,渗透在她的每一部作品中.寻找,找的是永恒的精神皈依;找的是灵魂的虚静之境;找的是心灵的彻底解脱.寻找,象征着她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无止找寻的创作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