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幕末日本的思想家吉田松阴,在面对当时严重的民族危机之时,心忧天下,提出了颇为独到的国防思想.他认为,当时的日本应通过"尊皇"的手段,凝聚国内力量,积极整顿内治,强调"主动出击"的战略,最终达到"攘夷"和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些思想对日本以后的"雄飞海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郑连根 《领导文萃》2014,(10):44-47
正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一看来者不善,周天子忙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借机向王孙满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充分暴露了他称霸天下的野心。王孙满的回答很巧妙,他说:"称霸天下在于德行而不在于  相似文献   
3.
熊凯 《江西社会科学》2001,(11):153-155
孟子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而极成体系,它充分体现了传统儒学政治取向和理想追求,对传统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孟子政治思想的内涵、条理脉络、主要特征及其深远影响等加以探讨,并阐述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的管仲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一匡",建立了千秋功业,但学者们对此看法并不一致.就儒家学者孔、孟、荀来看,孔子赞之"如其仁,如其仁",孟子认为管仲佐桓公乃"三王之罪人",荀子从"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角度肯定了管仲的事功.孔、孟、荀在品评管仲中表现出的不同,反映了三家在学说体系上各有取舍.  相似文献   
5.
宋代春秋学仰承中晚唐以来的新学风,舍传求经,引领宋学兴起。首先,史家的史著中大量注入尊王为核心的《春秋》精神,经、史趋于合流。其次,史家以表彰《春秋》尊王之旨为职志,赋予史学以强烈的政治功利主义色彩。第三,史家以《春秋》大义绳历代群史,司马迁改编年为纪传,刘知V作《史通》疑古惑经,皆受到激烈抨击。第四,《春秋》义例被奉为史家极则。史家发挥所谓春王正月之义,厘定年序,为宋廷争正统;效《春秋》书法,严格义例,彰显尊王之旨,严责臣节以重教化。第五,宋代春秋学家突出强调《春秋》的尊王理念而少讲攘夷,高唱尊王,鞭挞一切僭上乱名之举,造成舆论压力。史家皈依天理,共同推动史学走向理学化。  相似文献   
6.
王建龙 《阴山学刊》2005,18(2):61-64
近代中国救亡思潮从守旧派的“尊王攘夷”发展到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再进一步发展到维新派的“寻求富强”,体现出一种递进的嬗变轨迹。对这一嬗变轨迹作出一个逻辑和历史上的合理阐释,对这三种典型救亡思路的内涵和内在演变作出详细的说明,进而对它们的作用和缺陷作出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大一统是《公羊传》最重要的政治思想。文王之正是大一统的内核,包含三层含义,对《公羊》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其现实批判的根据。大一统有文王之正的理想性一面,也有尊王的现实性一面。面对春秋战国的社会现实,《公羊传》的大一统以实与文不与,实际肯定诸侯的专杀、专讨、专封,将大一统的希望寄托在齐桓公之类的人物身上,带有否定分封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义和团运动在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它对中国传统文化震动非常巨大。义和团运动失败后,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尊王法祖、重文轻武等观念,全面提出怀疑、批判,从而促成了20世纪第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这次运动对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冲突的历史,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唐古文运动与“攘夷”无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唐时期藩镇割据不具有普遍性,佛老蕃滋起到了维护皇权的作用,两者并非古文运动的社会背景,中唐古文运动与"攘夷"无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经学特别是《春秋》学的两大命题,“尊王”与“王鲁”分别主要出现在《谷梁春秋》的经传与《公羊春秋》的经传汉注中。二者所蕴含的截然不同的思想,在本质上决定了《春秋》二传在两汉的地位,甚至对中国经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