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77篇
社会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最美的戒指     
最美的戒指,是金的?玉的?钻石的?翡翠的?不。我认为是加拿大工学院钢制的戒指。加拿大工学院有个传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只要一毕业,就必须在交际场合戴上一枚亮闪闪的钢戒指。为什么?因为该校曾有过一名设计桥梁的毕业生,由于设计上的失误,大桥竣工不久就倒塌了,正是为了牢记这个耻辱,该校才买来这座桥上的钢材做了许多戒  相似文献   
2.
理工大学人     
魏纪林(1953-),男,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硕士生导师,博士进修班在读,中共党员。1977年7月毕业于武汉工学院,1980年2月和1990年2月在华中理工大学和上海政法管理学院进修学习。兼任湖北科技发展与政策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3.
由淮海工学院、连云港市委宣传部、连云港市社科联等联合举办的中、日、韩徐福文化研讨会暨连云港市徐福研究所揭牌仪式于2006年6月5日下午在淮海工学院举行。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凌迎兵、淮海工学院院长晏维龙出席开幕式并致词。连云港市有关方面负责人曹佳鸣、王家全、杨增泰、日本佐贺县徐福会副会长村冈央麻、韩国济州文化院院长、济州道徐福学会会长洪淳晚、日本徐福会理事、国际文化研究科博士  相似文献   
4.
一所现代化的大学,“无文不厚,无理不精,无商不富,无艺不活”。艺术学院是淮海工学院在迈向江苏海洋大学的进程中新成立的二级学院。学院成立以来得到了学校领导、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艺术学院目前拥有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两个专业,设有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工业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共有师生员工500余人。  相似文献   
5.
稿约     
<正>《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是常州工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为双月刊。办刊宗旨为:活跃哲学与社会科学学术思想,增进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人文学科专业的教学改革,促进社会科学研究。主要栏目有:《常州文化》《四海论坛》《髙晓声研究》《文学》《艺术》《成语文化》《翻译研究》《语言文字》《法律社会》《教育纵横》等。欢迎院内外作者积极赐稿。  相似文献   
6.
工学院简介     
牡丹江师范学院工学院现有教师4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2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25人,在读硕士9人;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实验实训教学部、软件开发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淮海工学院主办的人文社科类学术刊物,为中文半月刊,现分为《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论坛)》、《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纵横)》、《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经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华东地区优秀  相似文献   
8.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淮海工学院主办的人文社科类学术刊物,为中文半月刊,现分为《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论坛)》、《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纵横)》、《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经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9.
重要启事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的要积极"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加快新闻出版事业和  相似文献   
10.
国立西北工学院成立后,视教育质量为办学生命,确立了"公诚勇毅"之校训,形成了严谨治学的校风。本文分析了求学与做人并重提出的原因,探讨了求学——学理、实践、经验三者并重的教学理念,阐述了做人——工程师精神之培育的训导方针,指出了该校通过人格教育、通识教育和严格的专业训练,使该校成为战时大后方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