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21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262篇
管理学   2629篇
劳动科学   505篇
民族学   454篇
人才学   1800篇
人口学   88篇
丛书文集   4853篇
理论方法论   1349篇
综合类   16686篇
社会学   5647篇
统计学   165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626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702篇
  2020年   463篇
  2019年   825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907篇
  2016年   1098篇
  2015年   1456篇
  2014年   2398篇
  2013年   2375篇
  2012年   2453篇
  2011年   2832篇
  2010年   2788篇
  2009年   2797篇
  2008年   2527篇
  2007年   1809篇
  2006年   1580篇
  2005年   1400篇
  2004年   972篇
  2003年   841篇
  2002年   801篇
  2001年   690篇
  2000年   521篇
  1999年   301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志愿服务乡村是社会参与人才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大学生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乡愁文化”和“社会理性”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缘由所在;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了解程度和志愿组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着力点在于智力支持且具有文教活动倾向性,但也存在意愿与行动脱节、认知流于表面、能动性不强、缺乏思想引领以及对小微志愿组织的支持缺位等问题。乡愁文化嵌入大学文化、引入激励机制、打造志愿组织“大家庭”、牢守宣传育人“主阵地”、强化智力支持优势、补齐理论技能短板、关爱“小微组织”成长、构建“三位一体”支撑体系等可有效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培育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提升大学生的担当精神,以建设一支有担当、敢担当的时代新人队伍,这是应对时代诉求与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然而,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培育既面对着认知新的历史方位、奋力托举中国梦与应对新“忧患”的时代诉求;又要面对围观的看客心态、非科学的失衡心理、认知偏颇的冲击。因此,把担当精神摆在育人的重要位置,从升级育人内容、优化育人环境等几个关键教育环节着手,营造崇德向善、力争担当的社会风尚,将担当精神培育生活化、长效化,进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担当意识与担当力。  相似文献   
3.
在心理学领域,被洞悉错觉是指高估他人对自己内在心理的洞悉水平而产生的被大家看透的错觉。文章旨在探讨是否能够通过克服被洞悉错觉从而降低大学生英语演讲焦虑,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培训,并得出结论:被洞悉错觉概念的引入可以减少大学生在英语演讲中存在的焦虑,并且被洞悉错觉的克服需要多次在实践中才能被逐步内化。其中男女生焦虑降低程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2015年将全面实施改革政策,全面推行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师范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非师范生与师范生统一录入考试范围.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对教师资格证改革的意见和看法,旨在分析国考对大学生以及教师行业带来的多方影响,并提出教师资格证国考的相关对策.希望借此为教师认证制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促进其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衡量高校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河北省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大省。随着近几年毕业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对于经济不发达的河北省,就业压力将明显加大。本文探讨了河北省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发展现状,提出完善河北省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美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备受重视,但是,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个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接受教育相脱节,教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借助于美学理论,增强教育的愉悦性、可接受性不失为一种更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都促使大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着社会活动。在日常交流的过程中,如果不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引导,很容易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不利于新时期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网络组织在高校学生的日常沟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将会影响其日常行为。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组织主要包括:社区型网络组织、群型网络组织和社交型网络组织,心态开放、自信、展现自我、重视自身成长、以自我为中心、依赖心理重、注重现实利益等因素驱动着学生参与网络组织的活动,而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网络组织动因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以及新情况,进行了市级人才中心对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措施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志愿服务既是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实现自我价值的实践载体,也是实现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载体。本文以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为例,着重从增强志愿服务意识、推进志愿服务社会化、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完善志愿服务体制等方面提出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议,以期有效地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和志愿服务制度化。  相似文献   
10.
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的休闲异化,业已成为新常态下新社会场域中制约大学生休闲发展的新“枷锁”。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的休闲异化,在类型上分为功能性休闲异化和结构性休闲异化,其中,功能性休闲异化包括物质化休闲、痴迷化休闲、娱乐化休闲和媒介化休闲,结构性休闲异化包括碎片化休闲、符号化休闲、平面化休闲、模式化休闲;就表现看,主要有休闲动机与休闲手段相颠倒、休闲主体与休闲客体相对立、休闲本质与休闲场域相背离、休闲发展与休闲规范相失调。扬弃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的休闲异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可以从教化、示范、道德和技术四条路径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