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6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288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634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在实施的新《婚姻法》,是根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精神,为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婚姻家庭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1980年《婚姻法》的基础上修订的。新《婚姻法》出台后,总政治部又及时地制定了新的《军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并于2001年11月9日下发全军各单位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字典》在义项的书证方面存在一些疏误,内容涉及书证欠妥、书证有误、引文失误、一例两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后村的写景诗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首先是接受王维、姚贾和四灵的过程;其次是接受韩愈、孟郊等人的过程;最后是一个熔铸议论,超越写景的过程。后村写景诗的特点首先是直书所见,绝无“滑溜机械”的缺点;其次,后村出游时对古人的碑帖和题诗尤为感兴趣,总是一目十行地诵读或者长时间地把玩。因此,后村的山水诗充满了浓郁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4.
敦煌献已经普遍使用“曲子”概念,它们所指的新兴的长短句的律化歌词,唐末五代人深感“曲”与“曲子”本为“乐曲”,若借指新体歌词,则不免使概念混淆,因而试图准确地称之为“曲子词”,来表明它是特为新兴产乐而谱定的歌词,曲子词是已经律化的词体,是律词,与近体诗,声诗和佛曲无关,“曲子词”为唐五代人自己的新创概念,它既能充分体现这一新兴音乐学的体性特征,又能适应时人和今人的运用习惯,所以说是比较科学的,这种承前启后的称备用。既能恰切地表明词体发展特定渊源,脉络,又能准确揭示出敦煌献所保留批评家一音乐学形式固有的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重要典籍《山海经》具有原始思维的特征 ,这使它显示出直觉思维、互渗律及对矛盾采取不关心态度等方面的鲜明特点。尤其是《山海经》所带有的“双重直观”的重要特点 ,更揭示出了这部典籍积淀着中华民族原始先民的神话思维特征与图腾崇拜观念。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是反腐败斗争的关键和根本。廉洁是对一个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 ,只有廉洁自律的干部才能为人民谋利益 ,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要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同时 ,还要处理好治标与治本 ,律廉与养廉 ,自律与监督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语义疏》产生的原因与背景,既关乎六朝经学、学术的诸多情况,又与该时期的思想文化状况,以及梁代的文教政策等密切相联。对之加以探讨,兼具学术史、思想史等多方面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清律例》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无论从制定过程、体例结构和内容等方面均继承了《大明律》,并有所发展;尤其是在继承明律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随时进行损益,对维护清朝两百多年的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清律对明律成功的继承和发展,对今天继承传统法律、移植西方法律、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教会防范教案:甲午战后新教传教士集体上疏清廷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晚清中外关系研究往往强调了甲午战后民教冲突的一面,而从未提到过传教士迫切希望减少这种冲突并为此作的努力。虽然清廷两派在基督教问题上的分歧导致1895年新教传教士集体上疏清廷的成效甚微,但清廷高层的改良派官员与李提摩太等传教士的交往和了解成为基层民教冲突影响高层政治决策的中间环节,预示了日后清廷修正基督教政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