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5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855篇
理论方法论   148篇
综合类   1553篇
社会学   7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丽杰 《理论界》2015,(1):46-49
雷锋的生命价值从历史、空间、境界三重维度上表现为延伸性、普遍性和超越性。雷锋的生命价值符合人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需要,即符合人的超越性的要求、符合群体共同发展的要求、符合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的要求、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要求,是对生命为什么有价值、生命价值是什么、怎样实现生命价值问题的直接解答。  相似文献   
2.
何慧 《江西社会科学》2020,40(1):246-253
我国现行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国家治理模式是结合中国国情所做的历史必然选择。国家的治理方略既要顺应当下的社会背景和生态文明,还须汲取德治文化传统中的宝贵经验和人文精华。如何继承我国古代优良德治文化传统,需要在认知上廓清传统德治与现代德法共治的内在关系,形成面向历史的基本态度和原则,将优良德治传统融入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政实践,为现代德治和法治的展开提供理论基础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体育工作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华民族所认同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精神气质、思维方式与行动纲要的总和,它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发展创新的内在需要。高校通过以中华体育文化精神为基石,融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优化体育文化育人环境,让体育文化叫好又叫座;深入挖掘体育文化活动内涵,打造经典体育文化品牌;丰富体育文化载体形式,使体育文化育人产生倍增效果,多种实践途径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促推中华民族体育强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陆斐 《百色学院学报》2015,28(2):104-109
族谱是后代寻根认祖的依据,修谱建祠是为了提高、展示自己家族崛起、发展的历史脉络,也是为了提高宗族声誉和本族在周边社会空间中地位的现实需要。在周氏家族的宗谱祠志上,具有深层的文化边陲意蕴,从中可以看出昔日宗族组织的表现形态和族众的旺族意识,更是传统文化边陲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表现出一种新的"并接结构",体现族群文化基因的内部转型。  相似文献   
5.
产生于"丝绸之路"腹地的新疆当代诗词,有着对开拓创业情怀的激情表达,对开放包容心态的形象再现,其深层彰显的正是丝路文化的意蕴。这种意蕴的浸染,增添了新疆当代诗词的厚重及其魅力,也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起到励志与滋养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初遗民诗的文化意蕴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遗民诗作为遗民心灵深处的律动 ,是特定时代一个民族的心灵史 ,充分展示着民族文化顽强不屈的内在精神。清初遗民诗的丰厚文化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郁愤与抗争 ,生于忧患、死于清贫的忧患意识 ;二是孤独与寄托 ,生死不渝、坚守气节的人格精神 ;三是审美取向 ,虽生犹死、痛愤凄清的悲凉意蕴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探讨“法治”在中国历史的演变 ,揭示“法治”的本质即“人治”及其原因 ,通过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展示“法治”、“德治”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8.
"引礼入法"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引礼入法” ,始于汉而终于隋唐 ,达六七百年之久。即把道德原则引入法律 ,把道德作为立法的精神 ,并直接成为法律规范本身 ,成为司法的标准。这对于我们实行法治与德治的综合与统一无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以德治国在中国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今天,我们虽然已经进入到现代化建设的阶段,但这一社会基础并不因短期内的社会变革而彻底改变,仍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延存下去。因而以德治国也就是必然和必要的了。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以道德的诚信为依托,以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0.
论官德建设     
本文论述了官德建设是我国历代治国方略中的优秀传统 ,阐述了官德建设在以德治国中的重要地位 ,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构建官德建设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