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1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2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4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563篇
社会学   11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辛弃疾起义南归之后,与山水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游览过许多湖山胜景,建造了自己的第宅园林,并创作了大量的与山水园林有关的词篇.他以多彩的笔墨描绘了自然山水和庭园风光,表现出崇尚自然、虚淡的审美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抒写了随遇而安、超然放旷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论坛》2008,(3):F0002-F0002,F0003
王毅,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发表中国哲学、文学、史学、民间宗教、古典园林、造型艺术、“文化大革命”研究等方面的著述数百万字。近年来主要从事对中国专制社会晚期制度形态的研究,其成果集中于2007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相似文献   
3.
野生花卉在我国北方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现有的城市绿地系统中,千篇一律的园林植物栽培使园林景观单调,且生态效应差。加强野生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可提高城市园林的自然度。我国有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其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各异,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也多种多样。应积极开展野生花卉的引种驯化等工作,推广野生花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石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的独特要素。它对于园境营造的意义在于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生发能力。从实用和虚用两个层面分析“石”在中国园林意境营造中的造景功能、美感特征、审美意蕴及其对意境生成的具体作用,可得出如下结论:石包含了最典型的“道”的自然特性,人们通过对“石”的审美观照,达成人、物、道的融和统一,从而实现了“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查阅古文献的基础上 ,对我国古代在城市水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的同时 ,如何与改善人居环境、城市景观相结合进行了分析研究。古人的这种做法对于如何改善我国目前日益恶劣的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如何使人居环境工程建设与城市景观建设密切结合 ,给予了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园林的空间结构及其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园林内含园景、园境双层空间结构.表层是实体性园景空间,以"隐曲"为特征,呈现"流动"之态和"悠远"之感,营造耐游观的园景.深层是虚实相生的园境空间,以"空灵" 为特征,具有虚化、意化、融合的美学功能,展现出情味美、朦胧美、超越美.园景向园境的转化就是物象-气象-意象-意境间的渐次转化.表层园景营构以深层园境生成为旨归,最终要由质趣灵、象外见象,心境融合,生成意境.由此,中国园林营构中的形式规律要与审美心理规律同步一致.  相似文献   
7.
在追求人居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国际背景下,阐释了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和自然审美观及其影响下的城市建设的基本传统,并以古都北京为典型实例,分析了北京水系对金、元、明、清各代城市结构的影响及北京的园林化建设,说明了兼具景观与生态的山水园林城市设计理念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新徽派建筑的类型和特征,对新徽派建筑的作品进行了评析。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徽派建筑的四条主要探索途径及成因,着重论述了它推陈出新的内涵和美学特征以及对新地方风格建筑探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艳丽 《职业时空》2008,4(5):56-56
环境的物质基础是自然存在的,环境虽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但是不可创造,因此我们对园林的规划设计也必须是一种培育的过程,培育园林的说法比当前提倡的创造园林的说法更合适。  相似文献   
10.
肖双荣 《船山学刊》2006,(2):126-128
对于苍古之美的钟爱,体现出中国园林审美浓重的忧郁和还乡情调,这种独特审美心理的形成乃基于比德这一审美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