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黄迅 《阅读与作文》2009,(12):13-14
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这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问题。一些小学生作文能力低下、水平不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如何打破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笔者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产生了一些新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怀抱     
心理学家说,在一场突然的事变中——比如火灾、爆炸、坍塌——孩子们的第一个反应是扑进母亲怀里,而母亲的第一个反应也是紧紧搂住孩子。孩子脆弱的心灵化解不了一场惊变,而母亲的怀抱仿佛是一块海绵,缓缓地吸收孩子的恐惧,直至平复。专家们说,在灾变中身边没有母亲的孩子,心理将会遭受无可挽回的创伤。对于孩子来说,恐惧比肉体的疼痛还难忍受。由此可以想象,发生在韩国的夏令营小学生被夜火活活烧死的那一刻,孩子们绝望无助,有多么可怜。在贵阳的一次爆炸事件中,由于母亲没有把7岁的儿子抱进怀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无赖派”主要代表作家太宰治,是一位极其典型的“私小说”作家。他将其生活经历、生命感悟、精神气质和自杀倾向投射于小说,使其笔下人物具有强烈的虚无感、恐惧感、罪恶意识和自杀意识。太宰治的小说中自杀者并不仅仅是基于神经敏感、性格软弱和简单的自我否定而自杀,他们自杀于精神危机,拒绝在虚妄与恐惧中生活,以此表达个人式反抗与最后的呼救。  相似文献   
4.
你合群吗     
海音 《成才与就业》2011,(20):56-56
人是群体动物,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婴儿与母亲建立起的亲子依赖就是合群的早期表现形式。在群体中,人们能够降低恐惧感,取得更高的成就。合群的人能够快速融入团队,有利于团队凝聚力建设,但也容易出现缺乏个性、人云亦云的问题。不同的单位和岗位在招收员工时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而言,事务性的岗位倾向招收合群的员工,而一些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岗位倾向招收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想知道自己是否合群?来试试下面的测试。  相似文献   
5.
《女勇士》是美籍华人汤婷婷的自传体小说,描述了在成长过程中她与美国社会和中国移民群体之间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相互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当对立的一方在精神和观念上威胁到另一方,或者打破了对方传统社会习俗的法规和准则,以至于伤害到对方的感情并引发精神上的羞辱感和恐惧感,那么在对方的眼里,这一方就是“鬼”。因此“鬼”的本质是对立面———个人或群体之间矛盾与冲突的文学象征。  相似文献   
6.
《经理人》2005,(10):112-112
与客户沟通、和同事交流、向主管汇报、对下属下达命令, 这些都是不同形式的演说,需要卓越的口才 作为经理人,有时候确实让人感到 恐惧——因为需要你上台来发表 演讲! 窍门不是克服恐惧感 演讲的成功,窍门不是克服恐惧感,而 是“在准备过程中,为所有的紧张表现预先  相似文献   
7.
奥地利现代作家卡夫卡被誉为“弱的天才” ,在他的创作中 ,贯穿着孤独感、恐惧感和负罪意识。这与卡夫卡的生存环境和人生际遇密切相关 ,反映出资本主义异化世界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深刻危机。这种悲剧心态给予卡夫卡巨大影响 ,在他的作品中以不同形式得到表现。正是这种悲剧心态造就了永恒的独特的卡夫卡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做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接待大学生谈论不良人际情感方面的问题,如有交往恐惧、交往自卑、交往嫉妒、虚荣心、猜疑心等,由此而衍生出一些难以摆脱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使他们处于紧张状态,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甚至引起大学生们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本文旨在使大学生们对这些不良人际情感方面的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学会简单的调适方法,对他们今后无论是心理保健,还是人生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一天上午,笔者随同事去敬老院看望他的父亲,令人意外的是,这家敬老院竟然设有两道铁门,而且围墙上还有铁丝网,让人一看,恐惧顿生。走进敬老院,里面的标语也大都是“严禁”、“不准”一类的字样。当笔者询问敬老院里的一位负责人:“为何把敬老院弄得这样戒备森严?”  相似文献   
10.
鲁劳 《金色年华》2010,(4):43-43
老婆一过生日,我就一阵阵地心里发紧。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我的几个哥们儿都对老婆生日有恐惧感。女人一过三十,对时光伯伯的怨恨,会扭转成千奇百怪的姿态发泄出来。尤其是过生日,咱是她最近的人,自然没少挨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