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人时刊》2006,(8):94-94
对于健康人,利用基因检测,探测哪个基因异常,预测何时发病等基因检测都能够帮助他了解患病风险,提前做好预防,并且辅助积极的体检,避免患病;对于已经患有疾病的人,基因检测能够帮助病人确定发病原因是否由基因异常引起,能帮助后代预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中外书摘》2014,(3):105-105
男性有男性易患疾病,女性同样有女性顽疾。因男女性别差异,有些疾病的患病概率会有所不同,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女性天地》2014,(10):61-61
现今,越来越多的人都会患上不同程度的骨病,而腰椎间盘突出则是骨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已然成为一种高发病,病情容易反复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如果能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发人群,弄清疾病发生的原因,在疾病发生前就做好应对措施,能大大减少患病的几率。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16,(4):63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2013年5月发布的《中国儿童大病救助与慈善组织参与现状报告》,儿童重大疾病主要包括白血病、恶性脑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川崎病等。根据报告中统计的重大疾病发病率,2014年0-14岁的2.3亿儿童中约有423万名儿童患有重大疾病(见下图)。这些疾病的治疗费用低则几千元,高则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是每一个患病儿童家庭的重大负  相似文献   
5.
松涛 《老人世界》2014,(9):12-14
为了让患病的父母运动起来,15岁的少年绘父母自创自编了广场舞,不想却吸引了几百人同舞,他成了广场舞王,并成立了舞队。接下来,他思考的是自己考上大学走后,如何让父母继续跳下去。  相似文献   
6.
2012年,我来到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为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提供服务和支持.在这两年与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接触中,我深深感受到他们的痛苦与无奈.因为患病,许多家庭支离破碎、经济困难;因为患病,许多家庭饱受折磨,受尽白眼;因为患病,他们犹如被命运之神抛弃,陷入绝望的泥潭……  相似文献   
7.
孟磊 《山西老年》2010,(2):59-59
许多名人之所以能高寿,不仅平时在性格上开朗乐观,语言上诙谐幽默,而且患病后也能乐观幽默,这可能就是他们战胜疾病、获得长寿的秘诀吧。相声界一代宗师、语言大师侯宝林,一生走到哪里就把欢笑带到哪里。晚年他患  相似文献   
8.
<正>问:张某是一名有5年工龄的工人,前不久得了脑病一直在休病假,现在规定的医疗期已满,需继续医疗、休息。请问,医疗期后的工资该如何支付?答:依原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  相似文献   
9.
邓美 《老年世界》2011,(15):47-47
帕金森氏综合症 各种研究结果都认为“自由基”是帕金森氏综合症的根本原因。大脑黑质区域的脑细胞实质性的坏死(大约80%)会导致多巴胺分泌不足,而多巴胺是大脑正常工作所必须的物质。这一点,只是从营养学角度所言,如果从临床角度来说,帕金森氏综合征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即其病因是不可知的。理由是,如果直系亲属(父母、兄妹、儿女)患有帕金森氏综合征,那么,这个人的患病概率也会增加3倍。另外,能够引起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学术理由还有很多,但只要我们清楚“自由基”对大脑细胞的损害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对早期的预防帕金森氏综合征就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年世界》2010,(11):18-18
编辑同志: 我社区的孤寡老人丁大妈,2005年与她的远亲王某签订了一份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王某负责丁大妈的生养死葬,丁大妈将来把住房和家具留给王某。协议签订的头两年王某对老人照料得还可以。但近来越来越冷漠,甚至当老人患病住院时,我们几次给他打电话,他都头影未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