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文以载道”,在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知识、技能的教学和训练,更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笔者曾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新文化运动开启的中华民族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实现民众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是这个古今大转变中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本身建设所面临的极为迫切的现实问题。这个历史的任务具体来说,就是在实现传统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向新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转换时,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社会功能的衔接。本文通过勾勒美学学科在中国百年发展的特殊历程,分析新旧学术转换的内在轨迹与变异的相关因素,揭示古代传统学术向现代学科转变的一般性问题及其对策。其意旨不仅在于为中国现代学术发展提供一个参照,而且试图为中国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许结 《文史哲》2005,(3):40-47
历代论文赋既是辞赋创作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也是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内涵。考察论文赋的创生,与文体论的发展相关,而其中论赋赋的创作,则是围绕着科举考赋制度而出现的。从论文赋的创作理论来看,其主旨显彰于诗赋同源与文以载道;就其创作艺术本身而言,论文赋对文论的阐述与描写,又与赋体艺术特有的描绘性、空间结构与当代意识相关。而论文赋作者主要采用骈、律形式创作,也增添了阅读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5.
明末社会张扬独立个性、强调主体意识,加之文人对传统价值观的背叛,此时的小品文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生活情趣和很高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浓郁的反传统文学的异趣。风格的轻灵佻巧和内容上的脱离现实,使小品文受到清初学人的批评和轻视。廖燕一反时人对小品文的鄙视,不仅肯定了它特殊的艺术价值,而且从作用上把它与“载道”的古文相提并论,但又不把小品文视为传统古文那样的载道工具,而是把它看做批判现实、宣泄不平的武器,在理论和创作上为小品文的生存争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童话的主要作用是教化儿童这一观念具体影响到童话创作、亲子阅读、幼儿园童话欣赏活动。教化是童话的功能之一,童话本质是审美的,童话的功能都应通过审美来实现。童话教化观念的存在一方面受到儿童观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道文艺观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7.
《性命圭旨》是《西游记》的文化原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以载道是古代文学语言大师进行创作的不祧法则。道即是人生和宇宙运行的规律,随着作者自己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而在文学作品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西游记》小说的作者是一个精通佛道儒三教、易经八卦、阴阳五行、中医经络、金丹大道的知识分子,而《西游记》正是对全真道的经典之作《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的文学形象演绎。本文从主题、人物和结构三方面来论证《性命圭旨》就是《西游记》小说的文化原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无论个人抒情言志,还是对群体社会关怀,其优秀之作都是"载道""弘道"之作。中国古代文学所载之"道"与礼"义"同。中国古代"文以载道"传统始于孔子修《春秋》。自春秋时起礼之义先后以经史和文学形式在民间传播。历经坎坷而又矢志于道的知识分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修《春秋》的文以载道精神,创造出深受民众欢迎并对民众产生深远影响的小说典范作品。中国古代文化出现"史统散而小说兴"的历史新趋势。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对解决当代新媒体文学市场化庸俗化泡沫化倾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文以载道”传统文艺观的基本立场是强调文艺的社会价值和政治导向,最终达成审美与道德的合一。中国共产党文艺观肯定文艺的政治导向与审美导向之间的双向互动,主张发挥文艺的社会功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文艺观对“文以载道”传统文艺观基本立场的肯认。为实现审美与政治的双向互动,中国共产党从历史、现实与情感三个向度实现了对“文以载道”传统文艺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新时代的文艺理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致力于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着力建构具有标志性的中华文艺符号体系,在新时代语境下将“文以载道”这一中国传统文艺观推进到全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0.
周敦颐不仅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还是宋代理学诗创作范式的开创者,他对诗文非常推崇,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表达“曾点气象”,“文可以载道”,文道合一。周敦颐的诗作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流露着他所追求的“孔颜乐处”,蕴含着“主静无欲”的深刻哲理。周敦颐的诗歌被后人称为“濂洛风雅”之初澜。也是从周敦颐起,“理学诗”逐渐在宋代诗坛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