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琬与施闰章是清初诗歌的代表人物,作为跨越明、清两代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必然要受到晚明文学思潮的影响,而以复社为代表的士人集团正是晚明文学思潮的中坚力量.宋琬与施闰章的青少年时期都与复社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对他们日后诗文观的形成与人脉关系的展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科举失利的原因很多,但直接导致其屡试不中的原因却缘自于考中秀才时清代大文学家施闰章的赏识,而正是这"赏识"导致了几十年的科举路上蒲松龄科举文章写作的"偏离"。  相似文献   
3.
施闰章为清初著名诗人,不仅有清新优美的田园、农事诗歌,充满农村乡土气息,韵味悠长,而其诗集中也还有许多描摹自然山水的诗歌,于山水诗中寄托着自己的山水情怀。这些优美的山水诗,犹如一幅幅逸笔草草,气韵生动,不求形似,自娱其神的泼墨淡染的文人山水画。而其山水诗歌亦具有求其气韵,不求形似雕琢;情景交融;清新简朴,婉转悠扬,灵秀隽美的艺术风貌和丰富而悠然不尽的情蕴。  相似文献   
4.
汪懋麟与施闰章、徐乾学之间关于唐宋诗之争是清初诗坛令人关注的事件。清代翰林院诗学重唐,而反对宋诗。汪懋麟和施闰章之间的诗学争论关涉到历史上翰林与主事诗歌主张的矛盾;汪氏和徐乾学之间的诗学论争则关涉到翰林院的"玉堂家数"与失意文人"不平则鸣"思想的对立。总之他们之间的诗学之争深刻反映了清初翰林院内外诗风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青原志略》为佛教寺志之一,诸家书目皆题曰笑峰大然编、施闰章补辑。其实,此书最终成于方以智之手。主要理由有三:第一,序作者施闰章、黎元宽、于藻、王辰等,皆称此书为方以智所编;第二,统计各卷内容,笑峰原稿不足六万字,方以智增补者则有十万字之多;第三,定稿之发凡起例,亦由方以智完成。之所以不署方以智之名,可能是因为该书刻版刷印之时,正值方氏受“粵案”牵连,被捕并死于押送途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施闰章的《华山歌送山史先生》进行了诠释和分析,指出了它紧扣华山特点,以山写人,使之两相辉映的艺术特色。同时,通过诠释,介绍了清初大学者,理学家王宏撰的部分生平事迹,对于了解地方文史,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出身于世代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从小接受正统儒家思想教育.少年时代便热衷功名,痴迷举业,立志通过科举考试,走人仕途.实现自己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蒲松龄少年得志,十九岁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籍籍诸生间”。这使他对科举考试更加踌躇满志,激情满怀,抱有必胜的信心和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8.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选评清前中期诗人诗作,对施闰章予以格外的关注,选诗数量位于该集第二,并置于卷三首位。施闰章诗歌标志着清初诗风由繁音促节、噍杀恚怒,向温柔敦厚、清明广大的过渡,并以其温然如玉的诗品与宋琬悲愤激宕之音南北并峙。而且施氏言之有物,主学尚实的作诗主张与王士祯清虚淡远的“神韵”说在当时诗坛并肩抗行,这些都在该集中得到较全面的展示,当然亦有得失之处。  相似文献   
9.
江增华 《社科纵横》2009,24(4):102-105
施闰章在清初诗坛享有盛誉,在官场上也颇有声望。其在清初出仕的原因除了一些普遍性的因素外,作为个体的他出仕的原因还有:一是他在明朝没有官籍,清初出仕没有心理负担与外在舆论压力;二是为了完成自己登仕与家族父辈希望他出人头地的夙愿;三便是考虑到要以俸禄养家。而清初出仕的施闰章,其心态是矛盾复杂的,既感激,又害怕,时时担心大祸临头。做事时谨慎小心。他在清初为官,其内心世界并不愉快,时而萌生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的意念。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