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女子无才便是德”出自清·张岱的《公祭祁夫人文》,它是适应旧道德,为了维护男权统治需要而进行的说教,这与现代妇女积极入世、纷纷追求才华才气及职业能力的做法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2.
孝本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念。在激变的近代中国,固有的孝道丧失其核心地位,日渐边缘。趋新时人从中西、公私、新旧的新眼光审视孝道,使其从普世价值缩变为中国过去的象征,成为民族国家的障碍。新文化运动前后,孝从核心伦理规范一变为奴隶道德,并与个人人格相对立。习染此风气,新青年改变了对孝道的态度,而这在社会层面产生的影响是具体和深远的。这意味着反传统不仅涉及抽象层面与固有文化的决裂,也意味着生活方式、情感表达与传统深深的决裂。不过,非孝论也遭到不少批评和质疑,但这些反思却淹没在家庭革命的洪流中。  相似文献   
3.
传统女德教育虽因晚清女学堂的创立而出现缺口,却并未完全退出新教育的课堂,且在相当程度上为新学界所刻意奉守。特别在男女交往、恋爱婚姻一隅,女性的态度尤为持重。本文拟在20世纪初新学界对于"自由结婚"的理解上,以相对开放的南方为背景,进而着重考述、评析1907年发生在相对保守的北京女学界而哄传海内的一件男女学生通信事件,借以探讨新学界在男女交往中自觉的边界设置,以及由此体现出的晚清女性在新教育与旧道德之间依违离合的现实处境。  相似文献   
4.
传统女德教育虽因晚清女学堂的创立而出现缺口,却并未完全退出新教育的课堂,且在相当程度上为新学界所刻意奉守。特别在男女交往、恋爱婚姻一隅,女性的态度尤为持重。本文拟在20世纪初新学界对于“自由结婚”的理解上,以相对开放的南方为背景,进而着重考述、评析19077年发生在相对保守的北京女学界而哄传海内的一件男女学生通信事件,借以探讨新学界在男女交往中自觉的边界设置,以及由此体现出的晚清女性在新教育与旧道德之间依违离合的现实处境。  相似文献   
5.
《创业史》以大量的笔墨对新女性的形象进行了探索。然而我们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发现 ,作者虽力图赋予女性一些新的精神气质 ,却始终未能突破封建男权话语的框架 ,未能突破封建旧伦理旧道德。所强调的仍然是女性的温柔敦厚、顺从、奉献和贞洁 ,从而变相否定了女性的独立人格。《创业史》中几位女性的经历曲折地反映出我国妇女解放话题的复杂与沉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