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15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自然之所以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种种自然美理论 ,特别是“自然人化”说都程度不同地忽略了自然之所以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它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主要由血缘决定的自然而然、发自内心、不言自明、近似本能性的特殊的情感关系。“黄金时代”史前研究为其奠定了史前史的发生学基础 ,“归依体验”理论为其提供了审美心理学的印证 ,“回归自然”的主张和实际行动为其出具了历史实践证明 ,著名思想家的代表性论述为其积累了极富启迪的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2.
依照《易传》所描述的的宇宙生成图式,《文心雕龙.原道》篇从“道”与“文”的衍化生成关系上阐述了文学本原论的观点。原始的道——自然的文——广义的文——狭义的文,这是“原道”论为文章溯求本原所作的逻辑推论。考察《原道》篇“道”的哲学本体论和文学本原论意义,可以理清道——经——文三者的关系,进而认清《原道》篇在“文之枢纽”中居于“宗经”主张的理论基石地位。  相似文献   
3.
叶燮《原诗》是继《文心雕龙》之后又一部系统性很强的诗论之作,然其所述诗歌本原与创作的论述两相悖违。他的创作论强调“感触起兴”、“克肖自然”,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又前进一步,形成了自具面目的理论系统;但当他进一步阐释这一理论,向诗歌艺术的本原论方向归返和靠近时,却又被“天地备于六经”的陈腐保守思想所拘囿,强调诗歌源于道、又服务于道的观点,因而窒息了他的许多闪光思想  相似文献   
4.
历史观是孔子思想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夏商周三代文明充分反思和继承的基础上,孔子认识到周礼的价值和意义,创造性地提出"仁"的道德范畴,以加强个体的内在道德修养,从而使周礼的精神得以维持和延续。孔子认为历史的本质在于人伦道德精神,从而建立了道德史观。孔子对历史的本原、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变易,以及变易的趋势、规律、动力等,也有独到见解,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罗马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实体论影响深远,其中的原因本原论更是意义非凡。我个人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绝大多数理论观念都离不开原因本原论,其中的四因说就包含在内。四因主要是指质料、形式、动力和目的。那么通过本文,我试着用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来解释一下七四因学说,以显示亚氏原因本原论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6.
“童心说”是李贽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李贽的哲学思想呈现出儒、佛、道多元化态式.李贽的后半生潜心研究佛学,但他不是认为物质世界为虚幻,而是肯定物质世界的真实存在,正视现实世界.写于万历二十年的《童心说》,无疑受到了佛学思想的影响.“童心”的内涵与佛学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童心即最初一念”、“童心即绝假纯真”、“童心即清净本原”三个方面探寻李贽从佛学角度对“童心”作出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对海德格尔的实用主义解读构成了美国海德格尔学者们的一个重要研究进路,但是实用主义视角下的海德格尔在欧陆学者看来是对海德格尔的曲解,因为这一视角抹去了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先验维度或者说本原思想。本文以奥克伦特对海德格尔时间性概念的实用主义解读为例,阐明海德格尔时间性概念的本原意义如何在实用主义视角下被消解,并指出海德格尔的本原思想在这一视角中“隐身”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尺度的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以宏大的历史尺度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他论述社会发展理论的哲学总纲领.马克思通过劳动性质、财富尺度和自由时间这三个基本维度,不仅从"自由个性"、"自由劳动"与"自由时间"相统一的角度揭示了人和社会互动生成的社会历史机制,而且从"实体"与"主体"相统一的角度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本原.  相似文献   
9.
李兆勇 《社科纵横》2010,25(1):127-130
古希腊伊奥尼亚学派自然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该学派用水、无定、气、火作为本原而解释世界的产生。但透过对遗留下来的残简断章的爬剔梳理,我们可以寻找到一种整体的、动态的、发展的模式,以统一说明各家本原观的解释性意义,从而表明各种本原观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并形成了一种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政治本原观不仅事关政治学的理论建构,更事关人类实践的方式及其走向.政治自由主义是强势的西方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它秉持政治中立的政治本原观,局限在政治的范围内探讨政治,对政治的道义性追求和政治展开的技术理性的探索极有意义.但是,它在对政治本原观的理论视野、基础支撑和政治的工具主义性质的理解中存在着严重的偏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支撑、以生产性活动为根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追求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本原观肯定不能漠视它,既要看到它的严重失误,又要汲取其正面的价值.惟此,才能丰富我们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