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把中国城市家庭的亲属关系置于传统-现代的维度中,考察了个体家庭与多组亲属关系实际交往的状况,分析了影响亲属交往疏密的主要因素,并评价了传统和现代因素在城市社会与城市家庭变迁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互动方式.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居民和家庭普遍在重视发展密切的亲属关系方面延续了中国传统;与传统的亲属关系有着本质不同的是,亲属关系失去了控制和支配个人的权力;以血缘、亲缘关系远近排列的差序格局和空间距离,是影响亲属关系频度和亲密度的主要变量;中国城市居民的亲属关系有着自身的变化和发展逻辑,其与现代性因素之间并非简单线性或相互排斥的关系;亲属间的互助互惠等工具性行为,对于人们的现代性没有明确的正向或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医疗保健条件大幅提高,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无疑使得三个世代的关系比建国前和古代有很大增加,然而,家庭中的世代结构和人口规模反而减少。子女在婚后更多的选择与父母分开居住生活,中国现代家庭小型化的趋势明显。三世同堂的传统家庭模式已逐渐被核心家庭模式取代。本文旨在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它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分而不离”三世同堂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黄晗 《社会工作》2011,(19):39-40
Bowen的家族治疗主要分为自我分化、三角关系、核心家庭情绪系统、家庭投射过程、多世代的传递过程、手足位置、情绪截断7个主要观点。下面就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十八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家庭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乾隆朝刑科题本婚姻家庭类档案中获得的个案资料 ,对1 8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家庭结构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 ,在 1 8世纪中后期的中国社会 ,核心家庭所占比例超过 5 0 %,直系家庭约为 30 %,复合家庭不足 1 0 %。这说明小家庭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家庭形态。文章还对影响家庭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 ,家庭结构受到社会和自然两种因素的制约。社会性因素对家庭结构的横向扩展或收缩作用比较明显 ,自然性因素则表现为约束或促进家庭的纵向延伸。  相似文献   
5.
家庭成员的素质状况直接决定着婚姻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稳定。日常生活中确有一些婚姻当事人自身的某些方面素质甚高,如文化程度,但婚姻质量不高,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素质上的欠缺,由此引发婚姻当事人在一些方面不协调,影响夫妻关系和家庭稳定。如:一方是“工作狂”,另一方却独守空房;一方或双方不善于家庭内部的沟通,其行为很难得到另一方的理解和支持;在处理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问题上比较笨拙,以致影响到核心家庭的稳定;不理解或者不甚理解家庭稳定对家庭、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总认为家庭矛盾是私事,别人无权干预,深信“夫妻没有隔夜仇”,因而任矛盾发展,最终引起家庭内的地震……。凡此种种,难道不都与素质有关吗?笔者认为,家庭成员素质之高低是家庭关系稳定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生育率的降低和人口流动的加快,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我国家庭结构类型中占主体地位的仍是核心家庭,单人户和一对夫妇户比重在不断增加;家庭结构简单的中小家庭比重不断上升,结构复杂的大家庭比重持续降低。家庭结构的变迁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相对弱化,老年人更多生活在空巢家庭中;人口流动过程中形成的留守家庭问题影响着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要适应家庭结构的变迁,建立促进家庭发展的专门机构,构建有利于提高家庭发展能力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城市化浪潮和市场化竞争中有其自身的适应逻辑。农村四代同堂家庭虽具传统大家庭同居共食之形,但其价值伦理已经发生权变。即家庭内部以核心小家庭为中心,通过分财独立和空间区隔保持代际成员之间的自主性;代际之间以子代核心小家庭为重心进行资源倾斜,形成亲子关系倒置的理性化关系格局。面对城市化压力和市场化竞争,农村四代同堂家庭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代际分工中形成情利一体的伦理共同体,究其本质是以核心小家庭辐射大家庭的代际关系实践,体现了农村家庭积极理性化的权变策略。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调查法,从社会分层视角下对安徽省部分城市核心家庭的体育消费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阶层核心家庭在体育消费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性。在消费意识上,随着社会阶层的提高,家庭体育消费意识不断上升;在消费场所和档次上,上层家庭以高档消费场所为主,下层家庭以免费公共场所为主;在消费结构上,上层、中上层和中层家庭参与型消费比例较高,中下层和下层家庭以实物型消费为主;在项目选择上也表现出不同之处,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清明,去扫墓的路上,人多得不得了。朋友小赵说过:只要是个有孝心与爱心的人,都会给故去的父母亲人买一块墓地,买了墓地,自然年年都会来扫墓。清明前后这几天,天天送朋友去扫墓,你是我送的第三位了。人太多,路上堵车。静寂笼罩着一切。几乎每一个墓碑前,都有鲜花。有那么多的人,在那么多的墓碑前停留着,忙碌着,可是静寂仍然笼罩一切。整个山坡上,肃穆多于悲伤。清明,如果在乡下,还能看到更震撼的景象。那里的人不是为父母  相似文献   
10.
龚为纲 《南方人口》2013,28(1):61-72
本研究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及笔者已有关于农村分家类型数量模型的分析,对家庭结构再生产过程中的分化因素与组合因素进行了归纳,揭示了家庭结构再生产的内在逻辑,构建分家类型对家庭类型的微观作用机制.进而据此解释1990—2000年三代直系家庭的历史变动,并预测未来独子家庭结构再生产的变动趋势。结论是:(1)家庭结构再生产的过程中,家庭结构的分裂因素对组合因素的优势日益明显,无论是在独子家庭还是在多子家庭都是这样。(2)自1990年以来三代直系家庭比重上升的内在原因是多子分家类型的急剧减少.由此而减少了大量核心家庭,而相对提升了三代直系家庭的比例.三代直系家庭本身的演变趋势是走向日益瓦解,特别是在日益增加的独子家庭中,分裂因素日渐强势并占据主导地位,三代直系家庭在未来将会顽强坚持的判断可能是靠不住的。文章最后回应了学界关于中国家庭结构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