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族际关系①中的暴力冲突、人身伤害会对相关民族的后续交往产生深刻的影响,曾经的伤害作为"选择性创伤"的心理重压,往往会抑制民族成员交往的态度和意愿。本文从族际关系的视角出发,在解读"选择性创伤"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增进宽容、取向和解的方式,改善、弥合受到影响的族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民族和解是解决民族矛盾与冲突的重要途径。从和解主体的角度,可以将民族和解划分为国家关系层面的民族和解和族际关系层面的民族和解民族和解涉及尊严与利益,既需要相关主体彼此承认,又需要秉持宽容精神。民族和解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反思,是构建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益波 《南亚研究》2006,2(2):40-45
印度的那加人分离主义运动是亚洲持续时间最长、发展演变最复杂的分离主义运动之一,也被称为印度东北地区的“叛乱之母”。那加人问题的核心是少数族群与中央主体族群的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和现实根源。印度政府从促进民族和解、增强国家认同的理念出发,采取了一系列应对之策。分析这一案例有助于我们对印度民族政策和联邦制度运作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4.
东亚区域合作的明显滞后已是不争的事实,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东亚国家尚未实现民族间真正的和解,无疑构成其深层要素。因而,探索实现这一和解的途径也就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而战后中日文化交流的基本性格、特征及其所发挥的特殊功能,对我们寻求上述路径有一定的启鉴和认识意义。本文主要梳理和考察了战后至中日邦交恢复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状况及其性格、特征;另外还对中日韩三国间存在的相关历史认识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对于如何实现东亚民族间的真正和解,尝试从文化方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史云 《老人世界》2013,(7):21-23
1995年11月4日,以色列前总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伊扎克·拉宾,为了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倒在了黎明的前夜。他的死唤醒了人们,政治分歧依然存在,民族和解的道路充满艰辛。但是,正是有了像拉宾这样的民族英雄,刺耳的枪炮声才会远离尘世,和平的甘霖才会降临人间。  相似文献   
6.
柬埔寨,旧称高棉。面积18.1平方公里,人口1440万人;共有20多个民族,其中高棉族为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80%,其余为少数民族。国教为佛教。1993年,恢复君主立宪制,实现民族和解,全国进入了和平、重建与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7.
李琼 《兰州学刊》2007,32(2):74-77
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将近十年的时候,由于苏联领导层内部思想、国内政治发生变化,国内普遍反对阿富汗战争,同时战争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苏联终于决定从阿富汗撤军.具体是通过日内瓦间接谈判和"民族和解"政策来为撤军创造条件,并试图在撤军的同时获取若干利益,但是苏联的主观意图、美国的态度和阿富汗国内政治的发展,使得实现撤军困难重重.苏联撤军阿富汗对苏联外交、东西方关系和阿富汗局势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南非曾经是世界上惟一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在争取种族平等与自由的斗争中,南非人民历尽艰难曲折,最终以和平方式结束了种族主义统治。1994年4月27日南非举行了首次多种族的全民大选,建立了民族团结政府。曼德拉及其领导的非洲人国民大会积极推行民族和解政策,使南非避免了一场民族仇杀,终于完成了黑人解放的历史使命。它告诉人们,在解决民族争端的过程中,宽容、灵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态度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民族和解是敌对民族之间结束冲突、实现稳定和平的根本。二战时期,中日民族与德法民族都曾发生过战争,但今天二者却面临完全不同的命运。德法民族已经实现了彻底的和解,重新塑造了欧洲地缘秩序。民族和解的德法模式包含三个特征:加害民族积极承担战争责任,并实现对国内社会的系统改造;实力强大的"第三者"积极推动,为民族和解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加害民族与受害民族相向而行,推动民族和解的动力从共同利益转向共同认同。与德法和解形成明显对照,目前中日和解正面临着"烂尾化"的风险,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明显的单边和解倾向、共同认同的缺失、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二元分离等等。当前,中国正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借鉴民族和解德法模式的积极经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