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月林 《社区》2011,(6):39-39
“今年太冷了!”“简直冻死人了”……这是最近一两个月来,人们最常谈论的话题。从2010年10月初开始,连续到来的冷空气,使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还飘起了雪花。尽管冷空气过后,气温已略有回升,但人们对“冷冬”的担心依然存在。“千年极寒”的说法,更是加深了人们对冬天的恐慌。不过,我国气象学家已指出:“千年一遇的寒冬’说法并不科学,但人们对“寒冷”越来越敏感却是事实。  相似文献   
2.
《经营管理者》2009,(1):83-83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曾这样阐述“蝴蝶效应”。如今,“轻拍”翅膀的蝴蝶已被发生在美国的一场次贷危机所替代,其引发的却是一次比龙卷风还厉害的金融危机。尽管相隔万里,但处于中国内陆的重庆已明显感觉到了“蝴蝶”的飞临。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中国社会导刊》2008,(4):64-64
2007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这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密切。理论上说,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暖冬和冷夏。而今年拉尼娜现象比较强,属于中等以上的强度。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相反,会导致冷冬和暖夏。气象学家矧塞个冬天的预测是‘前冬暧,后冬冷’,事实与此是基本相符的。异常的气候现象时刻在提醒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余玮 《中外书摘》2007,(8):10-15
叶笃正,安徽安庆人,著名气象学家,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开拓者。1916年2月出生于天津,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出任过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委员会主席、中国全球变化委员会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特别委员会委员、国际气象和大气物理委员会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委员会执委,当选过全国人大常委。现为中国科学院顾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系中国科学院院士、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气象学会和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  相似文献   
5.
《阅江学刊》2015,(1):149
当地时间2015年1月7日,美国气象学会召开第95届年会,授予华人气象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气象系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海外院长王斌2015年度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章,以表彰其为热带动力学和季风过程及其可预报性研究做出的重要贡献。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章是国际大气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以现代气象学和海洋学的开拓  相似文献   
6.
翟暾 《华夏少年》2007,(12):1-1
一九一四年,德国一位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纳病倒了。躺在病床上,他的脑子却一刻也不肯闲下来,他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他很有兴趣地看着看着,有一个现象使他感到奇怪。  相似文献   
7.
吴志菲 《老年人》2011,(11):22-23
“每天对应的气温增加八九度,也许就是100年内地球面临的状况。”发出这个警告的,就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2011年9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医院看望他,说:“我昨天还在仔细看您的著作,您在学术研究中把气候、地球、物理和人文都联系起来了。今后,我们一方面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碳排放降下来,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咨询和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8.
锐丽 《伴侣(A版)》2007,(2):44-45
<正>2004年6月27日晚上,大雨倾盆。想起在单位加班的丈夫耿林没带雨伞,我连忙打车把伞给他送去。途经一家西点店时,我特意下车给酷爱吃甜品的耿林买蛋糕。谁知道刚进门看见丈夫坐在卡座里,含情脉脉地为邻  相似文献   
9.
叶介甫 《中华魂》2013,(17):56-59
竺可桢(1890-1974)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他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  相似文献   
10.
8月5日至8日,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赖比星应邀出席了在美国阿拉斯加-菲尔班克斯大学召开的第11届“自然中的光与色彩”研讨会。“自然中的光与色彩”学会成立于1979年,主要由欧美知名气象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地理学家组成,每三年举行一届大会,迄今已在美国及欧洲召开11届。在本届研讨会上,赖比星以受邀的中国第一位气象学者身份出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