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38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汉末年社会上产生了一股强大的“求真”思潮,在理想与现实、真理与谬误、虚妄与真实等多方面的矛盾与对立中寻找出路,构成了东汉思想的主要趋向。“求真”思潮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同时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方面的,其产生的后果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儒家思想自身的修正与道家思想的兴起。  相似文献   
2.
求真是科举研究超升为科举学的原始驱动力,也是年轻的科举学逐步走向成熟必须坚守的品格。为了求真,研究者首要的任务是为科举制正名,还历史以本来面貌;在求真的过程中,要坚守“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抱有对历史“了解之同情”的学术态度,坚持“多元与会通”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3.
鲁迅思想的矛盾性集中体现在他的《野草》中.这种矛盾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充满着结构张力的逻辑两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冲突,纷繁复杂的呈现在文本中,使得《野草》表现出多义特征.  相似文献   
4.
周国平 《社区》2009,(14):17-17
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之一。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在他身上,有着在一般中国学者身上少有的执著求真的精神。去印度之前,他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了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它们各执一词,互相抵牾。用已有的汉译佛经来检验,义发现译文多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因此.  相似文献   
5.
希腊哲学在西方文化的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希腊哲学的核心是精益求精的求真精神,这种求真精神对我们当前科技创新将会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记住,但并非每个人都能被人记住。当老师的也都是希望被学生记住,虽然嘴上不一定说,但心里是免不了要这么想的。这很正常,不必不好意思。问题是,你凭什么让学生记住。昨日整理书报,发现我70岁时班上学生送给我的"同学录",里面保存着每个学生送给我的一段话。我仔细看了一遍,感慨良多。我能被学生记住的,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二是做人。教学上说到的,或是一个词的解释,或是一篇课文的范读,或是一则作文的批语,或是一次生动的分析。更多  相似文献   
7.
曹金华 《南都学坛》2014,34(6):11-18
历史研究的最基本任务是追求历史的真实性。因此对史料的正确与否作出判断,客观地理解和阐释其确切含义,是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却往往把史料作为陈列式的论据,蹈常袭故,因循坐误,而忽略了判断和鉴别的过程。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的"史料批判研究"和"本体阐释"等理论,虽对文献"结构、性格、执笔意图"和文本阐释等有积极意义,但与笔者所倡导的重归原典、发覆求真,即对"国史"再作全面、系统、具体、深入的考证和梳理,仍有本质上的区别。故假拙作《后汉书稽疑》出版之际,拟就《后汉书》的"本相"与"史料"认知等谈点体会,期望对"国史"整饬和中国史的进一步研究抛砖引玉,为获取历久弥新的创新性成果寻求新的能量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郭世佑 《云梦学刊》2011,(3):F0003-F0003
在知识的海洋里,历史学科属于第一股东:在人格的塑造中,求真的品质堪称构建人格长城的第一要塞。只因我的率真秉性符合历史学矢志求真的专业要求,28年来,我就在神州高校的史学偏房安营扎寨,虽有多次改行的机缘,  相似文献   
9.
望之 《中华魂》2013,(9):28-29
亲爱的魏求真同志: 来信及附件均已认真读过,我觉得“信如其名”,确实有一种求真的精神,令人感动。既承垂询,下面就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供你参考。  相似文献   
10.
历史研究与编纂如何追求历史真实?这是经常困扰史学工作者学术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问题.欲解答这一问题,须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历史真实,通过什么样的条件、途径、方法、程序获取历史真实.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本文拟结合我对古都邺城的研究,谈谈我对历史真实的理解与追求历史真实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