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结婚8年,未能生育,今年35周岁,妻子也已32周岁。我们想收养一个女婴,却又不知什么手续才是合法的,是只能收养孤儿院的孤儿,还是也可以从别人那里收养?请问法律关于这方面是怎么规定的?读者小江  相似文献   
2.
印信是镌刻、印制在固定材质上,代表机关、组织或个人权力、职责的文字或标志。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一是法定性,只有依法成立的组织经过法定程序才能取得并合法使用;二是权威性,机关、组织的印信是其权威的象征;三是效用性,带有印信的文件在一定范围内会得到承认、执行,产生相应的管理和经济效用。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人说,“印下有性命关天,印下有财产百万”。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对印信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或管理失范而引发的经济纠纷或诈骗案、失密案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当前纪检监察体制存在种种弊端,如何对其进行改革关系到反腐倡廉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也关系到"有限政府"是否能建好。通过对当前中国纪检监察系统内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对现有纪检监察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在中纪委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书记负责的全国性纪委监察系统的垂直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人才瞭望》2007,(8):107-107
一、案由 申请人:唐某,某市黄金局干部 被申请人:某市黄金局 申请人因被申请人自2002年9月11日至今未给申请人发放工资和有关福利待遇,也未给其办理退休手续.并于2005年4月20日、2005年10月12日两次作出决定开除申请人的公职,发生纠纷。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所做决定无法律、事实、政策依据,属错误决定并违反法定程序,申请本委仲裁,  相似文献   
5.
姬云香 《社科纵横》2005,20(2):118-118
本文从罗尔斯的程序正义论出发,提出中国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是依法行政的观点,就中国行政程序法的改革方向,提出法制程序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陈丽平 《决策》2007,(12):32-33
针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有相关学者立即作出回应,建议国家立法机关通过修改选举法的形式,将党的这一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学者还乐观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选举法"有望作出修改".  相似文献   
7.
《人才瞭望》2005,(10):101-101
案例:胡某是某市甲玻璃厂职工,去年7月受到该市乙玻璃厂邀请,胡某向原单位请事假获批准后于同年9月到乙玻璃厂工作。甲玻璃厂知道这一情况后,限期胡某于11月底以前回来上班。在胡某11月中旬回来时,该厂厂长杨某口头通知胡某,因其违反劳动纪律,被开除了。胡某提出这只是杨某的个人意见,并不是工厂的决定。次日,杨某给胡某开具了开除通知书,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胡某不服,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过审理裁决:甲玻璃厂对职工胡某的处理决定违反了法定程序,认定无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中,当事人因为不了解、不注意或不以为然等原因没有走法定程序进行诉讼,结果被法院缺席判决、裁定按撤诉处理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一状况,不仅给审判机关查明纠纷事实带来了诸多不便,也往往使消极对待诉讼的当事人陷入被动的境地,从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管理》2010,(5):68-70
在《劳动合同法》施行两年多后的今天,HR在管理行为中越来越注重法制意识的提升。HR充分认识到及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必要性,适应了终止劳动合同应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等举措,也体会了依循法定程序制定规奄制度的重要性……种种过程与改变昭示着HR在管理备环节中应有的变化。如今,如何防范可能的法律风险已经成为HR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罗襄珑 《社区》2004,(16):51-51
现如今,随着手机的普遍应用,手机短信似乎已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不仅以短信互致问候,联络感情,还以短信订合同,确立担保关系。手机短信已经深入人们的经济和精神生活。在各类经济纠纷案件以及性骚扰、侵犯名誉权等各类案件中,手机短信作为证据正不断出现在法庭上。那么,以手机短信作为证据应注意些什么呢?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因此,手机短信是一种证据形式,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手机短信与其他证据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