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44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943篇
社会学   56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雪梅 《老友》2015,(2):46
四喜芦笋材料:芦笋200克,蘑菇100克,香菇10朵,冬笋100克,胡萝卜半个,姜片、植物油、香菇精少许。做法:1.芦笋洗净切成寸段,蘑菇、香菇、胡萝卜洗净切成薄片;2.冬笋去壳煮熟后切片备用;3.芦笋段放入开水里煮,直至颜色变成鲜绿后捞出;4.锅内倒油烧  相似文献   
3.
隐喻化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手段 ,也是人类语言进化的一种方式。隐喻化的结果体现在语言不同层面的象似性中。但象似性丰富了语言的理据却又模糊了语言的任意性。因此分析和研究语言的象似性比坚持语言的任意性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如何评价他笔下的人物 ,多年来研究者各持己见 ,争论不休。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人物时使用了不同的手法所造成的。本文主要分析了作者似褒实贬、名贬实褒的创作方法 ,通过对几个人物的分析 ,解读曹雪芹对自己笔下人物的真实评判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水墨语言极为丰富 ,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外化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这种艺术语言反映在传统的水墨山水画中 ,则深化为“言”“象”“意”的高度统一。“言”为山水画的笔墨形式 ;“象”是通过笔墨所再现的物象 ;“意”则是山水画表现的意境。三者层层递进又融贯相通。对于三者关系的把握 ,有助于我们对传统水墨山水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嵇康一反传统理论,提出“声无哀乐”,认为“治世之音”、“亡国之音”之说是滥于名实的久滞之义。嵇康理论宗本于老庄之学,其意旨在“越名教而任自然”。  相似文献   
7.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是一篇专论艺术构思与想象的著名论文。其“神与物游”说,实即形象地阐明了“心物交融”的过程,开启了形象思维理论的先声;而形象思维的结晶便是“意象”,即“人心营造之象”,作者要像“窥意象而运斤”的“独照之匠”那样,迅摄意象,运笔于纸。而意象的酝酿与定型,其必不可少的前提又“贵在虚静”。“虚静”是对创作之前的作者必须保持境静与心静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8.
论文学风格的地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风格的地域性是古老且常说常新的话题。古代文学风格的地域性是十分显著和凸出的,但也呈现出泛化的特征,即主要集中在南和北两大地域风格的差异上。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风格的地域性渐趋消融,同时也在潜在强化。到了当代,却出现了多元和具象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城与城之间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9.
先秦<易>学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汉初传<易>者继起,<易>学开始成为显通学派.昭、宣以迄西汉之末,今文<易>前后承传大畅其势,以孟、焦、京为代表,形成新的<易>学体系.东汉<易>学的演化表现在今文<易>学与谶纬的合流,以及古文<易>学的由微而显.汉代官学地位的确立大大推动了<易>学空前广泛的流传,而象数说的突出发展构成汉<易>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0.
诗的意象运动的动力源在于情感 ,是情的流动引起包括情与理两端的意的流动 ,又是情和意的流动造成象的跃动。因为情和意如气体或液体呈线型流动 ,像如固体作块状跃动 ,所以在诗的意象运动中 ,往往出现象断而意连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