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66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文化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化历史悠久,丰厚博深,以其慷慨悲歌、正道直行等著称于世,特别是慷慨悲歌,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生活方式。文化的许多方面成为熔铸中华民族灵魂的重要因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初盛唐之际的国公张说、许国公苏廷页,乃玄宗朝的文章圣手,时号"许大手笔"。他们的文章形式严整,典雅宏丽,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历代为君主服务的文人不计其数,独有张说、苏廷页以"大手笔"并列驰名文坛,并多次被唐以后的文论家提及。"许大手笔"到底体现了怎样的文学内质,仍是唐代散文研究中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乐毅《报惠王书》和诸葛亮《出师表》,都是在国家处于危难时刻,上书给后主的。因作者经历与写作背景的相似性,文体与上书对象的共同性,两篇文章表现出了惊人相似的情感;又因写作目的及作者的身份、处境的不同,二文在选材重点及语言风格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临潼新丰——战国秦汉墓葬考古发掘报告》著录一批秦陶文,共90方.《下都新出土文物集拓》著录了一批陶文.这些新的陶文材料,弥足珍贵.其中个别陶文的释文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其补释,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罗希 《西域研究》2012,(1):110-118
唐代“解曲”自西域传入,与中原传统音乐融合形成了解曲式曲体。作为一种不循中国音乐传统且能充分抒发情感的音乐表达方式,从音乐角度审视,解曲式曲体具有对比结构的形式美特征;从思想角度审视,解曲式曲体则具有兼容并蓄的多元审美风韵。对解曲式曲体特有风格的研究是隋唐音乐审美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解曲式曲体的运用对于丰富我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城市对农民工所构筑的"玻璃隔板"或隐或现,严重阻碍了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实现市民化,进而导致他们对城市没法形成认同感,只能四处奔波,徘徊于城乡之间。2011年新春伊始,"招工难"的话题就"似曾相识归来",但今年又呈现出一些与往年不同的新态势,中西部也开始与东部展开争抢农民工的激烈竞争。除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在争抢农民工外,成都、重庆、武汉、郑州等中西部城市纷纷采取下达招人指标、到车站码头“围追堵截”、加大宣传力度、给出优惠条件等措施,招揽农民工留在本地工作。  相似文献   
7.
8.
该文对1986年和2007年洛阳市涧西区和吉利区出土的两座时代为公元3—4世纪的墓葬进行了重新探讨。通过对其文化特征及其历史背景的分析,该文认为这是两座带有鲜卑文化特征并兼有中原文化因素的墓葬。从这两座墓葬包含的文化信息中可以探知公元3—4世纪时期草原民族在中原的活动足迹,以及鲜卑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十六国时期的"勤王"及其政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勤王"旗帜是在十六国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本文以前凉、前为典型比较说明"勤王"旗帜出现、发展至结束的进程.通过对在不同阶段其政治功能的分析,加深了对汉族地方政权及北方民族政权政治体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春秋学从董仲舒"公羊学"盛行后便陷入了误区.本文探考两千年来形成的误区,正其本,溯其源,以抛砖引玉,引起学界的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