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1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654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1029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边地影像”是边疆少数民族民众纪录自身的非虚构创作。在朗西埃“可感性的分配”美学理论视野下,边地影像体现了题材选择的一视同仁和人性的解放,以平等维度的引入开拓了其艺术与政治价值。透过“自我他者化”的艺术操作,它改变边地的可感性的分配秩序。“客位视角”到“主位视角”和“参与拍摄”到“独立创作”的过渡所释放的乡野表达,成为评测其诗学力量的关键质素。同时,围绕“差异性”展开的影像再现常常导向“微小差异的自恋”,并在言语的过度中营造了某种“圣化构想”,进而使其差异政治悖论性地生成了新的可感性不平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企业创新活动的不断深入,管理者如何感知和应对悖论,从而进行有效的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本文从意义建构视角出发,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建构出管理者悖论应对策略选择的具体过程。研究发现:(1)当管理者进行矛盾处理时,可以采取整合型和分离型两种应对策略。(2)管理者对于竞争需求的注意力配置影响其悖论应对策略选择。当管理者对竞争需求的注意力配置不平衡,将采取分离式悖论应对策略;当对竞争需求的注意力配置平衡时,管理者的悖论应对策略选择受到资源冗余程度的影响。(3)当注意力配置均衡时,管理者受资源冗余或匮乏两类情形影响会呈现出两种不同应对策略。当组织资源冗余时,管理者对于组织悖论感知较弱,会形成分离型悖论应对策略;而资源匮乏时,管理者对组织悖论的感知较强,但所采取的悖论应对策略受悖论思维的影响。(4)当管理者悖论的感知较强时,若管理者具有悖论思维,并产生积极型应对倾向,将采取整合型应对策略;若管理者不具有悖论思维,将产生防御型悖论应对倾向,采取分离型应对策略。本文研究成果丰富了领导行为相关理论,同时对管理者应对组织悖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奥威尔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4部小说,其中《牧师的女儿》长期受到评论界的忽视.在这部小说中,奥威尔面对社会庸俗伪善的现实,准确把握了主人公多萝西的内心挣扎与变异.主人公为逃脱人格逻辑悖论,离开家乡进行身份越界的探索,希望以构建新身份的方式得到身心的解放,但流浪漂泊和从业生涯相继失败,最终在回归后以重拾宗教信仰来拯救自我,而这种拯救又是在不断关爱他人中构建自身,所以多萝西的身份构建永远“在路上”.这种构建身份的新方式也体现在奥威尔后期小说代表作中,成为个人面对极权统治的生存选项之一,因此《牧师的女儿》对我们进行奥威尔小说研究具有特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铁的小说素以关注女工、社会中底层人物为闻名,在他的小说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悖论意识。这种悖论意识在小说中具体表现是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矛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时代发展与随之出现的问题之间的矛盾。分析李铁小说中的悖论意识,从悖论意识的含义和发展历史为起点,再具体的研究李铁小说中的悖论意识,更有助于深层次理解李铁的作品,感悟他表达的人文思想。李铁小说吸收了西方先进的哲学思想,继承并发扬了先锋小说的精华,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融入了自己的创新观念,思想层面上表达的积极向上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5.
<正>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和展销等,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会展经济可分为会议与展览两个部分,并往往融为一体,这样会议因展览而增加了内容,有了直观效果,而展览因会议提升了档次,更显其专业性,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会展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经济一头连接生产,一头关系消费,不仅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带动交通、  相似文献   
6.
张进  缪菁 《甘肃社会科学》2015,(1):81-84,99
"后批评"是随着文艺研究领域有关"后理论"和"理论之后"问题讨论而逐渐凸显为一个新的理论批评话题的,至今还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论证的术语,但它对文学批评活动的批判反思和批评者自身批评行为的重新定位,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针对性,预示着新世纪文学批评的新趋势。"后批评"是对传统的"文学批评"和后现代以来的"元批评"的批判反思,强化了文学批评的悖论性、述行性和化域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7.
传统认识论由于预先设定一个有待认识的对象,因而必然产生与之相对的认识主体,主客二分的前提使得认识论面临两大无法回答的难题:一是我们的意识如何超越自身切中在它之外的认识对象?二是存在于具体时空中的认识如何能够超越当下获得普遍性和一般性。胡塞尔致力于寻找不以非确定性为假定前提的出发点,他认为他在我们的意识生活中找到了这样的出发点,那就是对直观中所给与的东西的描述。通过本质直观的方法和"立义—立义内容"的认知结构,胡塞尔以一种全新的现象学的方式超越了近代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感觉材料作为认识开始的地方在胡塞尔现象学里得到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徐桂芬 《生存》2020,(12):0061-0061
当下,“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基本共识。那么,什么是数学语言呢?它包括算式、符号、还有学生的“画”。学生的画,可能帮助学生表达题目的本意,让学生的思考跃然纸上,让思维可见。它是学生从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中国农村治理研究陷入了本土化与主体性双重困境,中国农村社会基础的深度转型,农村研究方法的缺陷以及大规模村庄研究的局限,要求中国农村研究回归深度的村庄研究,尊重农民主体性。在回归村庄研究的方法论上,文章认为要突破国家政权建设理论等研究视角的局限,把市场化这一变量纳入分析视野中。村庄主位、农民主体、市场化过程同国家宏观治理体系的互动逻辑,应该构成后中国农村治理研究时代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闫莉 《齐鲁学刊》2005,(1):132-135
理论确证是科学哲学主要讨论的一个问题,但是在传统的归纳和演绎解释框架中,这一问题并未得到 彻底解决,它的两种解决策略都有难以克服的“确证悖论”。而从新的角度给予理论确证以比较完善的解释是一种 策略,类比模型为这一策略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