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6篇
民族学   24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16篇
社会学   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23-130
由于社会的变迁,民国时期的丧葬礼俗变革不只是表现形式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动摇了丧葬礼俗的伦理精神,由原来维护"亲亲、尊尊"的等级制度过渡到体现民主科学精神,它是一种制度革命,还是一种身体革命,是四千年来的一次巨变。它既是民主科学文化理念的体现,也是民主共和政治观念的巩固。从此,丧葬开始由身份性转向经济性,由礼制走向民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神道设教”一词最初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易传,》然而,作为一种社会教化形式,它却是十分久远的,可以说它与鬼神观念的出现同步。原始时期,世代相传的敬神事鬼的形式中就包含着神道设教的意义,但并非由统治者命令所形成,而是社会习俗的表现。商周时代众神所在的“天国”观念的发展使得神道设教有了更强大的思想背景,“百众以畏,万民以服,”神道设教影响巨大。春秋战国时期有些思想家将“神”内化为人自身的精神。他们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从根本上动摇了神道设教的思想基础。然而,神道设教仍然是当时社会习俗的主流。儒家学派将神道与礼俗融汇,这对于整个古代中国的社会思想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秦国在变法前并不是可值称道的一个强盛诸侯国,在秦穆公、秦孝公之前的秦国发展较为落后,不仅经济发展缓慢,政治文化落后,而且风俗原始和中原地区存在很大区别。经过数百年之后,如此落后的秦国却统一了六国,为此很多史学界专家都表示疑问,很多人认为秦国之所以可以统一六国主要是由于秦国没有执行宗法制,相对于六国而言变法更加彻底,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但是秦国统一六国还和秦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社会礼俗风尚等具有一定联系,尤其是秦国礼俗风尚对于秦国统一六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秦变法时期以及秦国礼俗变化对于秦国统一六国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广西三江县梅林乡车寨村是典型的侗族传统村寨,灵魂观是当地侗族人观念世界的核心。复杂的宗教信仰及信仰礼俗蕴藏着侗族人独特的灵魂观。车寨的宗教信仰体系中不仅有草木、山石崇拜等自然崇拜,萨岁、土地公等神灵崇拜,还包含信奉灵魂不灭的祖先崇拜。这些复杂多样的信仰及相关祭祀仪式,镶嵌着当地侗族人的生态伦理观和灵魂观。  相似文献   
5.
6.
民间动物造型不仅是一种民间美术,更是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上显示的一种民间文化现象.它的存在和发展与丰富的民俗活动紧密联系着,本文主要分析了民间动物造型艺术与生产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信仰民俗和装饰游艺民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到清明节,便到了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季节,大地解冻,万物苏醒。只有这时岚县的居室才能停烧火炉,人们才能真正享受到春天的温暖。所以清明节就意味着一年意气风发的开始。岚县的清明节民间称为寒节或寒食节,寓意送寒迎暖,一过就是三天,活动也很丰富,各种节日礼俗也很讲究,是民间除过年以外的又一大节日。在清明前后家家户户要做三件事,  相似文献   
8.
北朝时期,在异民族和异文化碰撞交融的过程中,妾的地位与命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孝文帝迁都前,妾似婢妓,地位卑贱;孝文帝迁都后,妾的地位复常,并能够与夫、妻抗礼。出现如此反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妻妾之礼在北朝的废阙与恢复。孝文帝迁都前,妻妾之礼废阙,庶子类于佣奴,使妾扩增子嗣的功能变得微乎其微,遂沦落到几乎与婢妓无异的境地;孝文帝迁都后,推行礼制改革,太和十九年(495)重新确立聘娶为妻,否则为妾的原则,这使传统的妻妾礼制得以重新确立,但传统的妻妾礼俗却一时难以回归。  相似文献   
9.
谚语生成于大众社会生活,高度凝练地体现着人类生活中的感悟和智慧。从描述日本人的婚姻礼俗的谚语群中,归纳分析反映日本婚姻礼俗的谚语,考察日本民族的传统婚姻礼俗,揭示日本人在婚姻礼俗中的民间婚约方式、婚礼形式、婚礼过程中的祈愿和禁忌、婚姻的主导思想及夫妻伦理等,以进一步了解日本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0.
《老年世界》2011,(22):42-42
古人的谦称与尊称 中国古人在说话时非常注意称谓,说自己时用谦恭之词,称对方时用尊敬之语。在说自己时,谦称因身份不同而千差万别,如有“鄙人”、“在下”、“小可”、“不才”、“愚兄”、“不佞”、“不敏”、“晚生”、“学生”、“后学”、“小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