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裴季壮 《今日南国》2006,(10):55-55
探亲搞调研成制度国务院研究室有,一个不成文的制度,每年春节前的最后一次室务会,党组书记、主任魏礼群总是要给回乡过年的同志提出在春节期间探亲访友中了解社情民意的——要求。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召开的室务会,第一个议程就是听各司司长、副司长谈春节期间的见闻。国务院研究室是承担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任务、为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服务的国务院办事机构。了解和反映真实情况,为国务院决策提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是研究室每位同志的职责所在。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们不放过每一个有可能抓到真实情况的机会。节假日里与故旧亲朋相聚,是深入群众的好时机,那种亲密无间、广泛深入的交流沟通,容易听到真话、摸到实情,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水平,拓展统计服务领域,现很多基层统计机构都会针对某阶段某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社情民意的统计调查,通过抽样调查方式形成调查报告,为当地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基层统计机构人力、物力等条件限制,往往只是按行政区块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式,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2,(29):20-21
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率和幸福感,山东肥城市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和办法,依托社情民意受理服务平台、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三大平台建设,创出了一条提高服务水平、密切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导刊》2014,(11):30-32
基层老协是“八大员”,即党和政府联络员、社情民意调研员、乡情民风监督员、关教后代辅导员、先进文化宣传员、邻里纠纷调解员、老年权益守护员、为老服务办事员  相似文献   
5.
朱素芳  胡洁 《社区》2010,(10):15-17
2009年11月11日9:00至11:00,武汉市江汉区满春街小夹社区会议室内,江汉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前信,副区长马泽江,区文明办主任董响铃和满春街办事处主任张建明及街道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一道,与100名社区居民欢聚一堂,面对面了解社情民意,合力解决社区难题。这是该社区第14期“百姓说事·社区半月谈”活动。  相似文献   
6.
受锡盟纪检委委托,盟统计局统计调查中心社情民意科于2009年四季度,组织开展了"2009年党风廉政责任制工作社会公众评价调查问卷"调查工作.调查范围和对象为全盟13个旗县市(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城镇居民、农牧民、企业经营者和知识分子五大群体.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和问卷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公安局遵循“内部抓规范,外部树形象,队伍强素质,工作争一流”的治局理念,以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重点和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建立督办工作评价制度,狠抓领导决策、中心工作、领导批示、社情民意等重点、难点工作的落实,不断规范和完善各项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机制,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执行力,保障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长平 《领导文萃》2009,(9):30-31
“不给政府添麻烦”一说深入人心。然而,假如人人都没有麻烦去添,还要政府干什么?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大众传媒在引导舆论、传播信息、反映社情民意、宣传形象、权力监督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已经成为各级领导者提高自身素养、增强执政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姜少勇 《领导文萃》2010,(17):110-112
<正>绰号,又称外号、诨名,往往是按照人的容貌气质、性格特点和一贯做派所取的别名和戏称。读唐史,读到一些官员的绰号,既形象地展现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也反映出当时的社情民意,官风政声。捧腹之余,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