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性压抑     
李银河 《社区》2004,(18):61-62
在上个世纪50、60和70年代度过青春期的中国女性的经历,在中国历史上是最为独特的。了解一下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和其他女性所经历过的惶恐,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张申娜 《学术论坛》2007,30(7):23-26
路德宗和加尔文派是新教改革的两个重镇.从宗教伦理的发展角度进行考察,新教改革经历了一个由天主教"善功获救"的"外向性格",到路德宗"唯信称义"的"向内用功",再到加尔文教"预定"论"内信外证"的变迁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路德的天职观和加尔文的"预选"说分别赋予世俗职业和从事职业的劳动者以神圣的意义,这两者前呼后应,形成了韦伯称之为催生"资本主义精神"的"入世禁欲主义"的新教伦理.  相似文献   
3.
王晓盛 《科学咨询》2023,(4):133-135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和芝诺以禁欲主义为核心的伦理思想是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的,分析这种区别所表现出来的伦理范畴和他们各自的特点能为我们探究西方伦理思想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借鉴价值。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区别在于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肯定了人的欲望,认为道德就体现在人们有理性的生活中,他将快乐视为幸福和最高的善。芝诺以禁欲主义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则坚守清心寡欲的立场,认为欲望被克除才能在生活中汲取道德,只有具备了“不动心”的美德,才能达到至善和幸福。  相似文献   
4.
总体而言,中国审美形态通过“自然”手法表现为优美,西方审美形态通过“神化”手法表现为壮美;中西审美形态和表现手法的差异,是人类道德禁欲主义文化传统分别与“天人合一”和“神人合一”两种审美心理机制相结合的产物;中西审美形态和表现手法的差异性表现出一种“命定式”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5.
纵观历史,各哲学派别对待幸福问题的总态度可集中地表现为:享乐主义幸福观、禁欲主义幸福观、功利主义幸福观,但究其实质,却都未能给出幸福内涵的满意解答,究竟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始终困扰着人类。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幸福问题更成为日渐富裕起来的人们所思考和追寻的焦点,因而本文试图反思历史上主要幸福观的思想本质,界定幸福的内涵,倡导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来指导人们追求幸福。  相似文献   
6.
爱情诤论     
一篇著名的理论,说在共产主义社会,满足性欲和爱情的需要,像喝一杯水那样简单和平常。这种杯水主义已使我们的一部分青年人发狂了,完全发狂了。这对于许多青年男女是个致  相似文献   
7.
分析指出,赛珍珠在《大地三部曲》(第一部)中,讲述了淮北贫苦农民王龙发迹以及地主黄家衰败的故事。王龙发迹后没有那么快衰败,但也开始纵欲和挥霍。他和前资本主义时代所有的暴发户一样,体现的不是从禁欲主义发展而来的现代资本主义精神,而是随心所欲的自然主义。这种自然主义人生观,不仅导致家业衰败,而且影响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禁欲主义,禁欲主义并非源自主张寡欲的孟子,而恰恰是源自主张养欲的荀子,因为荀子的理论中蕴涵着禁欲主义的倾向.苟子认为人性恶,在人之外寻找善的根源,恶的人性和善的类本质之间处于对立的状态,这种对立逻辑地包含着压抑欲望而成就德性的倾向.先秦以后儒家的发展,将荀子善恶对立的倾向尖锐化,最终走向了禁欲主义.  相似文献   
9.
卡西莫多和克洛德在遭遇爱情而不可得时,一个走向了崇高的自我牺牲,一位却走向了邪恶的深渊.原因在于二人心灵内质的巨大差异、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爱情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赵蕾 《东岳论丛》2003,24(5):115-117
托马斯·莫尔的宗教思想在当时表现出极端的开明进步倾向和一定程度上似乎同样极端的保守主义倾向,但这种矛盾是表面的,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讲,莫尔都不是中世纪宗教的继承者,而恰是中世纪宗教精神的批判者。他思想的本质是统一的,即统一于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