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掌握辩证思维方法。领导干部只有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认识规律,更加科学地解决问题,更加有效地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2.
投稿指南     
一、稿件内容 1.选题新颖,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论题带有较强的现实性、时代性、前沿性。2.立论鲜明,观点正确;论证要有理论深度、厚度,言之成理,持之有故。3.材料翔实、丰富。4.文字简约、洗练,表述严谨、流畅。  相似文献   
3.
从一般的学理上来说,哲学因其拥有应然不具备必然的属性而区别于实证科学.如果说哲学也具有某种必然性的话,也是一种依据其立论的现实性而具备的一种合理性,或者说是一种价值真理.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流行着一种趋势:"重新理解马克思".其主要理论构架在于分辨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立"的两条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路线,剔除恩格斯的解释路向,渲染现代西方哲学转型的"进步说".不顾"语境的非法移植"而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放置于这种逻辑话语中,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的种种理论样态.这样一种依靠"西文本"的"学术性诉求"而嫁接出的理论"成果"本身能够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些什么?对此,本文把"重新理解马克思"与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哲学范式转型问题联系起来,深入流行话语的根基处,阐释与剖析了三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令人困惑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2004年8月,由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教授郎咸平博士搅起的一场旋风不仅震荡了中国的经济学界,更重要的是,其深层还波及到理论层面。这场旋风缘起于国企产权改革。郎博士的基本看法是:“中国国有企业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所有者缺位,而是缺乏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他的立论依据是,国企产权的私有化进程正在被大多数企业所利用,并成为那些企业经营者侵吞国有资产的捷径。郎博士揭示了有人正在利用私有化大肆侵吞国有资产.这样的行径.  相似文献   
6.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的立论依据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云 《学术交流》2006,3(3):94-96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和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的具体实践。在实践中应注意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挥组织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多元启动,强化积累功能;发挥支持功能,实施政策倾斜。在创新实施中转变政府角色,从培植主导产业、构建市场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强化金融和信息服务等方面营造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世界观。在这一新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研究侧重点不尽相同并且各有长处。马克思通过处理和改造德国哲学的巨大遗产从理论批判的角度不断冲破旧哲学的桎梏,其长处在于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把握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而恩格斯则是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通过现实调研的方式一步步走向唯物史观,其长处在于研究社会现实中的内在对立和矛盾。这两条路径各有千秋,正是得益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研究优势的不断整合和强强相加,才形成了关于新世界观的精湛论述。深入挖掘唯物史观形成的两条路径的独特内涵,科学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内在一致性,对于驳斥各种形式“马恩对立论”的错误论调,进一步深化唯物史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公共体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德育、智育处于同一层面的教育内容.公共体育教学按其自身的规律良性发展,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众是中央文件一贯倡导的精神,为了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课堂上能真正入耳进脑,进而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方法和德性,我们从《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教学入手,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论证这门课教学的立论基础;以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切入点,分析这门课讲授当中需要注意的着力点;以及在教学方法中对于接受理论的应用,进行了充分的理论说明。这些都是使得这门课取得预期成效的必要条件,在能动地把握这些要求的基础上,调整和改进我们的教学理念,就能提高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从古希腊至20世纪初,西方意识形态一直是由逻各斯中心主义以及由此派生的二元对立存在论所主导。人们习惯于用二元对立存在的思维模式和心理常态来看待世界,规范社会,因而使得"主—客"二元对立观念无处不在。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福克纳透过《八月之光》的光谱照显出了美国旧南方社会机体里一切弊病的深层病灶及其"病原体"——逻各斯中心主义及其衍生而来的白人至上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在社会成员之间所形成的不同形态的"主—客"群体结构对峙,动摇了逻各斯中心主义千年堡垒的根基,为西方文坛和思想文化领域构筑起了一幢人文主义的宏伟大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