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章回体通俗小说,在民族形式上,表现为基本上采用通俗白话;散文和韵语杂揉并用;结构形式上的章回体;艺术手法上的真假相间,虚实并蓄;以及刊行时附有插图,形成图文并茂等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这一课题,自章培恒先生明确提出并大力提倡以来,已过去了十馀年,除了由复旦大学召开的以此为题的五次学术会议,并出版若干册相关论文集之外,作为此一研究实绩的,能举出来的似乎并不多(谈蓓芳教授所著《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论考》等,或为一种)。张勇教授新著《中国小说古今演变研究举隅》,应该说是成功实践章先生研究思路的一部力作。中国文学研究界并不缺少对中国古典小说或现代小说的研究,然而,在  相似文献   
3.
1946年,上海一位书商出版了一部章回小说,书名叫《抗日战争演义》,其中有一回是《汤恩伯血战南口 刘汝明误失张垣》。此书出版后,刘汝明大为不满,要求禁止发行。  相似文献   
4.
当前有关女性读者与章回小说之兴起的考察,明显来自西方小说理论的影响.其实,有多少女性接受小说,如何接受,并不只是社会文化消费景观自然的变迁,而是与宋明以来、尤其是明中叶的教育世俗化运动密切相关.明初,朱元璋等人即积极将原有女教思想纳入礼乐系统,加以制度化,女教遂成为当时官方新朱学的重要一环.成弘以来官方女教渐次衰微,在野士大夫纷纷以推行女教为已任,或重教化,或重性情,其间复古与新变的争执至嘉靖万历初日趋明朗,章回小说正是在此背景下兴起的.一方面,重女教者鼓吹假通俗读物以教化女性,这一思潮直接影响了章回小说的兴起;另一方面,重性灵者鼓吹女性的才学,其结果却是大量女性首先折入诗文词曲的创作,她们对章回小说的影响只能是间接而曲折的.可以说,最终影响章回小说兴盛的,仍然是期待视野中的女性读者,是编撰者眼中的女性姿态最终构成了章回小说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5.
胡适寄予章回小说研究以理想的纯学术姿态,这可见于他考证小说时的传统学术功底.当然,胡适研究章回小说的方法不仅考证一种,也有关于文本层面的外来元素,即小说叙事,在胡适建构的白话文学系统中体现出他对于叙事的兴趣.而作为白话文学史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章回小说,其白话叙事功能可以促成新文学的建设与传播.这样一来,章回小说研究不再是纯学术的工作,而是能指示出现代文学生成的历史意念.  相似文献   
6.
主体意识的强化与明清章回小说叙事角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东岳论丛》2002,23(2):72-75
明清章回小说虽然以全知视角为主 ,但仍然有着明显的变化 ,其具体表现是 :叙事焦点由灵活多变到相对固定 ,叙事视角由外在到内在 ,叙事聚焦由分散到相对集中 ,叙事者的直接干预由多到少。与此同时 ,叙事者的主体意识却不断得到加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创作主体能够逐步自觉地运用叙事视角进行叙事 ,并巧妙地把叙事视角作为了艺术表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章回小说之“章回”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章回小说"章回"形制的发生及发展规律便发现:史传的纲目和讲史、话本的标题,是章回小说章回影制产生的双重资源。"章回"大致经历了元末明初至万历之前、万历以至明末、清初及清中期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则"为主;第二阶段"回"占主导地位;第三阶段回自朝精致化方向发展。"章回"衍变不便呈现出现阶段性,而且还呈现出类型性规律。  相似文献   
8.
明清章回小说在民间的影响--以谚语和歇后语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和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其形成与流传总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在众多谚语和歇后语中,涉及明清章回小说的自成系列,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反映了章回小说在实际生活中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有关章回小说的谚语和歇后语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它们在小说名著中的分布情况,进而论述了它们对小说情节与人物内涵的体认,并说明了章回小说与谚语和歇后语艺术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叙事学的角度,探索张恨水现代章回小说的现代性,认为张恨水对章回体进行了整体性"改写",使之精致化和深度化,成为一种富有现代感的新文体,这是对五四新文体的丰富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对于章回小说标目体式的成因,本文在肯定传统成说的基础上认为,章回小说双句对偶的标目形式汲取了传统类书编纂体例的营养。首先是类书与章回小说的标目形式都经历了相似的衍变过程,而且类书标目形式成熟在前,章回小说标目体式定型于后;其次,明代的小说作者或书坊主往往既编写小说又编纂类书,他们于两类书籍之间相互借用体例的做法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