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索因卡的自传《阿凯:童年岁月》以多种艺术手段追溯了幼年索因卡的双重文化教育背景以及在此影响下的个人意识的成长,并注意了人格史与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反映了时代主题.索因卡坚信自己的记忆,对叙述建构起来的自我形象没有丝毫的自我怀疑,显现出了传统的自传意识.  相似文献   
3.
索因卡站立在非洲原住民传统和欧洲基督教两种异质文化成分交汇融合的临界点上,作品叙事具有整合欧洲人文精神和非洲社会文化习规,借鉴吸收欧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特性,长篇小说《痴心与浊水》即是一例。该作品以社会历史思辨为内涵,用现代派的叙事手法写就,内聚着非洲土著文化和欧洲影响的双重因子,内容上表现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对抗,思考非洲传统习俗与现代意识的矛盾冲突,彰显东西方异质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充分显现了索因卡小说叙事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解读这部作品可以发现,正是文化基因和文学观念的兼容性为索因卡小说叙事获得成功提供了坚实保证。  相似文献   
4.
索因卡以其杰出的戏剧创作蜚声世界文坛,而他的一系列优秀戏剧作品则明显反映了他的文化价值观念。《沼泽地居民》、《狮子和宝石》、《森林之舞》、《强种》和《死亡和国王的马车夫》是索因卡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五部戏剧作品,从这五部戏剧作品中的"外乡人"这一原型人物入手,对索因卡的文化观进行梳理,阐明他对待西方主流文化态度变化的轨迹。纵观索因卡的戏剧创作,他从最初对待西方主流文化的亲近逐渐走向背离;从最初对约鲁巴文化的怀疑,逐渐走向肯定和赞扬。简而言之,索因卡从最初的亲欧倾向或者说亲欧洲文化倾向最终走向约鲁巴主义或者说非洲中心主义,他把希望寄托于充满神灵和仪式,以及巫术的非洲神话世界。  相似文献   
5.
6.
尼日利亚作家渥莱·索因卡自幼接受宗教祭典、图腾崇拜、民间舞乐等约鲁巴部族的文化意识和艺术传统的熏陶。鲜明的民族色彩是索因卡创作最突出的特征。非洲神圣善变的奥贡神、奇特的祭祀仪式、复杂的循环轮回观在索因卡的作品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鼓乐歌舞、挽歌谚语、面具雕塑等非洲传统艺术手法在索因卡的作品中得到了大量运用。传承传统文化和借鉴传统艺术为索因卡的作品带来了鲜明的宗教色彩、丰富的哲理寓意、浓厚的非理性因素以及独特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7.
陈梦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6):118-124
尼日利亚作家沃莱·索因卡为非洲获得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素有"非洲的莎士比亚"的美称.他在戏剧创作上时常以莎士比亚为师,推出了《狮子与宝石》《森林之舞》《裘罗教士的磨难》《死亡与国王的侍从》《巴阿布国王》等一系列颇具莎士比亚艺术风格的戏剧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经常出现的五幕结构、五步韵律等结构特点,而且借鉴了莎士比亚的死亡描写、预言描写、狂欢仪式、丑角编排、内心独白、词汇表达等创作技巧.索因卡对莎士比亚创作艺术的借鉴既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现代价值体现,也反映了索因卡融会贯通和开辟创新的戏剧才能.  相似文献   
8.
索因卡以其杰出的戏剧创作蜚声世界文坛,而他的一系列优秀戏剧作品则明显反映了他的文化价值观念.《沼泽地居民》、《狮子和宝石》、《森林之舞》、《强种》和《死亡和国王的马车夫》是索因卡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五部戏剧作品,从这五部戏剧作品中的“外乡人”这一原型人物入手,对索因卡的文化观进行梳理,阐明他对待西方主流文化态度变化的轨迹.纵观索因卡的戏剧创作,他从最初对待西方主流文化的亲近逐渐走向背离;从最初对约鲁巴文化的怀疑,逐渐走向肯定和赞扬.简而言之,索因卡从最初的亲欧倾向或者说亲欧洲文化倾向最终走向约鲁巴主义或者说非洲中心主义,他把希望寄托于充满神灵和仪式,以及巫术的非洲神话世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