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突出发展和富民主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根据铜山实际,我们确立了“统筹规划,典型示范,梯次推进”工作原则,制定了铜山县新农村建设五年实施规划,以“十有”工程为载体,开展“创业杯”、“小康杯”、“新风杯”、“家园杯”和“和谐杯”“五杯竞赛”活动,实施百个机关包村、千名干部扶户、万名党员带动的“百千万”帮扶工程,年内重点抓好21个示范村建设,达到“十有”标准,以后每年都选择一批村重点扶持,到2010年底,全县有170个…  相似文献   
2.
世界范围内已经进入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阶段。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47.5%,“十二五”期间将超过50%,已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3.
广元市稳步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一是深入实施“1+5+X”模式。市、县区、乡镇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全面形成规划引领,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考核评价五大体系支撑,1-3个产业为依托的创建格局。  相似文献   
4.
马晓萱 《城市》2014,(9):44-47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2012,(6):13-14
坚持新理念规划,把社会福利园区定位为统筹城乡的示范。玛纳斯县坚持把规划先导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风向标”,自觉以“均衡凤城、幸福玛纳斯”为目标,把“全域规划”的理念引入福利园区规划之中。将福利园区的道路、供水、供暖、供气、排水和绿化等规划全部纳入全县的大盘子整体考虑、统筹规划,力求从总体规划上把福利园区定位为统筹城乡的示范。玛纳斯县树立“国内一流、玛纳斯特色”的深度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6.
杨伟军 《职业》2012,(11):86-87
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要在区域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和"开放、联合、共享、协作"的原则,从服务范围、建设方式、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通过进行县、乡镇、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1,(34):30-31
近年来。学前教育“入园难”现象愈来愈突出,为有效缓解此问题,2010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国各省(区、市)政府统筹规划,分解年度任务,落实经费,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天津、黑龙江、广东、浙江、吉林、陕西、河南、安徽、湖北、海南等15个地方对外公布了“三年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1,(1):19-19
虽然此前不断有媒体对农民“被”上楼提出质疑,但河北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力度丝毫不减。2010年12月14日,《石家庄市域城乡统筹规划》(2010—2030年)通过专家评审.规划提出石家庄市域空间结构将形成“一核、五区、六极、两带”格局。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2011年初石家庄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对石家庄市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2011年8月,石家庄市成立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分割的管理体制,城乡居民在收入和消费水平,公共资源配置和民主权益保障等方面差距甚大,中央和地方政府极为重视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出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和社会融合。而《城乡规划法》的颁布与实施因为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性作用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均衡公共资源配置;节约耕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参与意识,增强农村社区内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