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洪同志逝世的消息传到我这儿,已是一个多月以后,乍一听到这一噩耗,缅怀他对中国领导科学的特殊贡献,使我悲恸不己。不觉拿起笔来,直抒胸癔,略表对沙洪同志的哀思和无限的敬意。  相似文献   
2.
高拱是明朝嘉、隆、万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隆庆六年六月,高拱罢官,万历六年七月逝世。明清时期,缅怀高拱的诗词凡九首。这些诗词,一方面表达对高拱忠君爱国、道德文章和相业功绩的敬仰之情,另一方面也为其受诬陷蒙冤、罢官归里而大鸣不平。这些纪实性诗词是对高拱这一悲剧性人物真情实感的流露和表达。  相似文献   
3.
缅怀周总理     
张英俊 《中华魂》2012,(11):67-67
周公基地去何寻? 铭刻丰碑亿万心。 旰食宵衣谋国计, 呕心沥血为黎民。 光明磊落如天碧, 浩瀚胸怀比海深。 每到清明哀祭日, 千秋华夏不忘君。  相似文献   
4.
征联选登     
胡静怡 《老年人》2005,(4):51-51
杜甫晚年,出三峡,入洞庭,漂泊湖湘历时三载,曾寓居长沙湘江滨之江阁。长沙今日兴修杜甫江阁,以供市民和游客凭吊瞻仰,无疑将给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为湖湘文化播誉扬芬。这期征联虽然是对风景名胜,实则仍不离缅怀纪念之话题,所以应征者只需做好缅怀、赞颂的文章便可。“江滨兴  相似文献   
5.
梁祥济 《中华魂》2017,(4):71-71
红日蓝天炫,鲜花逸瑞香。伟人挥巨手,民族诉衷肠。  相似文献   
6.
2004年10月15日是著名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颜元(河北省博野县人)逝世30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颜元对中国教育的杰出贡献,“颜元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5日至17日在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现就大会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随着市场经济对乡村传统文化的渗透与颠覆,美好的田园牧歌渐行渐远。近年来的乡村叙事着力表现的是城乡交流中,失去或逃离土地的农民生存的尴尬与无奈;金钱诱惑下,农民物欲膨胀造成的人心贪婪与人性异化;权力笼罩下,奴化与奴性受历史与现实的双重作用仍然继续延伸。但是,坚守乡土的作家依然大有人在,只不过这种坚守是一种挽歌式的缅怀,是在守望与直面的两难处境中的痛苦选择。传统的乡土文学即将成为历史,乡土文学期待着转折与新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王家扬同志为纪念陈立同志逝世两周年而作。陈立同志是我国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193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科心理学博士学位,历任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等校教授,曾任杭州大学校长,解放后历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陈立同志在我国最早采用因素分析研究方法,发现智力的因素组成随年龄而简化,批判了斯皮尔曼G因素不变的论断,得到了心理学界的公认;他积极倡导并投入我国第一个工业心理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创建了中国工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基地,为中国工业心理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也是浙江树人大学第一、二、三届董事会董事,对树人大学极为关心、支持,为树人大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王家扬同志在文中回忆了陈立同志生前殚精竭虑奉献教育的高尚品格,叙述了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教育的信念。本刊特发此文,以表达对陈立先生的缅怀和敬意。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领导者》2006,(3):59-59
2月份的最后一天,87岁的于若木如星辰般陨落,她因为与陈云的夫妻情深而为人所知,但在这分光芒之外,我们找得到缅怀她的更充足的理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营养等家,一位为中国营养事业呼吁、奔走的老人。  相似文献   
10.
叶尚志 《人才开发》2001,(3):1-1,4,5
千年更新,百年肇始,我在缅怀千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并为文纪念在本刊今年第1期刊载之后,在马克思逝世(3月14日)118年的时刻;又逢他们二位之后隔一个世纪,世界又出现一位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改变国际格局的伟大人物,这就是列宁。今年正是列宁逝世(1月24日)77周年。我在春节应酬之余,重温列宁晚年的几篇著作,深感他的思想在晚年,对一个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