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察委员会在宪法层面的独立属性,以及调查权自身的权力指向、权力运行、权力结果等,决定其具有不同于侦查权的复合色彩。对于调查权的属性不宜进行单一化的解读,调查措施的内容与指向具有突出的党纪党规色彩,调查后的处置结果统合了党纪、行政、刑事等不同方式,呈现了更加鲜明的复合色彩。  相似文献   
2.
关于法院的调查权与公民的通信自由权和秘密权之间究竟何者优先的问题,司法实践部门和法学界争议颇大。徐澜波和陈红的两篇文章就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在此一并刊发,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用软件或硬件来自动化管理学生上机,既节省人力又严谨周密。针对我校学生上机的实际和现有设备的状况,我们自行开发了一套学生上机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4.
正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尽管"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无人不知,尽管"成由勤俭败由奢"无人不晓,但放眼当今社会,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现象实在不少,甚至在某些领域让人触目惊心。尤其是一些党政机关很长时间以来还不同程度存在年底突击花钱、超标准公务接待、公款旅游、超标配备公车、建豪华办公楼等浪费问题。针对这些广受公众诟病的现象,中共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5.
谢肇煌 《天府新论》2021,(3):111-123
公司重整中的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具有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功能。前者在于激励公司经营控制权人及时申请重整,并保证重整期间公司经营的效率;后者在于通过保存公司治理结构以完善权力制约机制,以及激励利害关系人在进入重整程序前进行充分的缔约谈判。若要充分发挥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功能,必须构建用以支撑其功能的权责配置体系。美国法的经验于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弥补我国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在功能上的不足,可借鉴美国法的经验,对我国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进行重构。具体的对策包括:明确债务人自行管理的适用范围,划定自行管理的债务人与管理人的权责界限,健全对公司经营控制权人的权力制约机制,并同步推进重组协议及预重整制度与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屈干臣档案馆是全国公认的中国第一家私人档案馆,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研究员屈干臣先生以自有房屋、自有史料、自行管理作平台,免费向社会常年开放,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私人档案馆的兴建2004年4月,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离休干部屈干臣先生,在广州市越秀区华乐街麓苑路2号5楼购买了一套65平方3居室旧式民宅,又购买了14个大柜子,把家里收藏的几十袋档案史料经过初步整理后,摆放出来,兴建起私人档案馆,正式免费向全社会常年开放。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调查权是检察机关对于受理公民投诉、上级交办和有关单位移送及自行发现的关于诉讼违法问题的线索材料,进行审查后,经检察长批准,可以通过询问、查询、查阅案卷、调取证据材料等形式进行必要的调查,根据查明的事实判断诉讼行为是否合法,有针对性地提出纠正违法,建议更换办案人等意见或检察建议,检察机关调查权是法律监督权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现状,从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等方面阐述了有效完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制度的建议设想。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08,(49):19-19
昆明市新闻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12月8日,《昆明市行政效能新闻监督制度》公布,规定新闻媒体具有一定的检查权、调查权和建议权。行政效能新闻监督所涉及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主动接受监督,认真进行整改。若拒绝、干扰  相似文献   
10.
游伟 《领导文萃》2015,(7):23-24
<正>在实际生活中,个别行政机关或企业单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严重侵害公共利益,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损害的行为时有发生,但责任单位或者个人却常常没有得到应有的法律追责。之所以存在这种状况,与我们的诉讼理论及法律规定的滞后有关系。我国原来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告必须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过,去年生效的民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