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王启才  潘霖 《江淮论坛》2012,(6):152-158
蔡邕是东汉文史大家,其奏议现存23篇。较之碑文与辞赋,蔡邕奏议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从论政、议边患、荐贤才、陈下情等方面探讨蔡邕奏议的思想内容,从借灾异进谏、论理切直,抒忠愤之情、显不平之气,引经据典、辞藻华美,文风典雅、结构严密等方面,论述了其文学特点,并对其贡献与不足作了评述,以期对蔡邕与东汉奏议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从连珠的艺术特质看其文体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文体的连珠,前人对其渊源肇自莫衷一是,抵牾颇多.从连珠体的艺术特质出发,通过剖析,发现设喻明理、有合因果逻辑的连珠,其最基本的说理方式--"先列其目,而后著其解",在墨韩管荀诸家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开始孕育发展,中间经《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到扬雄手中,连珠这一文体已经基本上区别出自己的文体特质,通过班固、贾逵、傅毅、蔡邕等人的开拓,连珠在东汉获得独立的文体地位,后经晋陆机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东汉末年,围绕着鸿都门学的论争,凸现出两种截然相 反、根本对立的汉赋观:第一种是以灵帝与鸿都门士为代表的贴近世俗生活、追求感官享受 的新型的汉赋观,第二种是以蔡邕为代表的恪守传统经学与道德规范的旧的汉赋观。蔡邕在 理论上否定但在实践上却创作了不少逸乐小赋,反映了他对汉赋地位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4.
蔡邕的书法美学思想,不仅是丰富的深刻的,而且是系统的。如果说他的“书者,散也”的思想,是最早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抒情表现特质和艺术创造主体的心态问题,那么,对书法艺术结构造型“势”及艺术“线条”、“力”的审美表现价值的发现,则使书法艺术超越了“以类象形”再现模拟的思想局限,而走上了概括、抽象、自由创造的道路,这在书法美学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山、奠基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蔡邕并非一流的经学家,在经学大家辈出的汉代,他的经学成就难与郑玄等人比肩。然而,他的积极用世精神独步当时,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忠孝思想、正名思想、谶纬思想中闪烁着儒家的用世精神,其政治主张亦以用世精神作为指导。这一特点使得蔡邕作为具有经世致用精神的儒家学者,在东汉末年引领学坛。  相似文献   
6.
以细致深入的文本阅读为基础,结合详尽的背景史料分析,考察汉末名士蔡邕与灵帝、献帝时期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士人的交游活动。蔡邕的一生约与汉末顺、桓、灵三朝相始末,正值东汉王朝从衰败走向覆灭的时期,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又出身陈留望族,交游比较广泛。他一生中对后辈晚学多有扶携奖掖,无论是对曹操、边让,还是对王粲、阮璃、顾雍等人的真心赞扬和大力举荐,都常为后人所称道,他性格中纯真、坦诚的一面,也在这些交往中得到体现。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是东汉向晋魏时代过渡的代表性人物,考查他的交游活动,有助于了解汉末士林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7.
甘中流 《东岳论丛》2011,32(8):86-89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士,也是一位有很高声誉的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对于蔡邕的书法成就及理论著述等问题,后人有所怀疑。蔡邕书法地位在晋唐时期有很大变化,蔡邕书法地位被抬升与唐玄宗锐意提倡八分相关。为迎合唐玄宗的旨趣,八分书受到其时很多书家的重视,蔡邕也被文臣树立为八分之祖,而围绕蔡邕的相关传说与理论著述也在这一风气下渐渐出炉。  相似文献   
8.
以细致深入的文本阅读为基础,结合详尽的背景史料分析,考察汉末名士蔡邕的家世及生平。蔡邕的一生,大约与汉末顺、桓、灵三朝相始末,正值东汉王朝从衰败走向覆灭的时期。作为汉代乃至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通才式人物,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在书法、绘画、音律、碑诔、辞章、史志乃至天文律历、阴阳谶纬术数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当时的最高成就,且流风所及,影响深远。结合东汉末年的社会政治状况分析了蔡邕生不逢时的原因,并从5个阶段来评述他一生的经历及境遇。  相似文献   
9.
蔡邕《九势》是书法史上之要文,有人褒其为中国书法史上第一篇正式的书论,也有人诋其为南北朝时人伪作而轻视其价值。但双方皆未能举出确凿证据,以致聚讼颇多,而对其中"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一句也争议不断。本文即从此二者入手,以求教于诸方家。  相似文献   
10.
孙焕英 《中华魂》2014,(14):43-43
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齐桓公的号钟、楚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蔡文姬之父)的焦尾。其中,以焦尾琴最具传奇色彩,最能给人以审美空间。后汉音乐家蔡邕,在朝为官受到陷害,携凄将女“远迹吴会,亡命江海,十二年矣”。其间,一次之市,见“吴人有烧桐以爨(水煮肉丸——笔者)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清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汉书一蔡邕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