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景山公园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南依故宫,西靠北海.北与鼓楼遥遥相望,公园占地23万平方米,景山相对高度45.7米,海拔高度94.2米,曾是北京城中心的最高点。景山始建于辽金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宫后苑,是建筑等级最高的宫苑园林。  相似文献   
2.
<正>为促进辽金史研究,加强中国辽金史学界的学术交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白城市政府与我校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地域性辽金史学术研讨会"于7月7日至7月9日在我校举行。7月7日上午,研讨会在我校逸夫图书馆五楼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中  相似文献   
3.
父亲王承礼共留下六十余部篇专著和论文。他曾全面铺开吉林省的考古工作 ,并将吉林考古与东北、西伯利亚、朝鲜、日本考古结合起来 ,进行比较研究。他致力于渤海史研究 ,写出一篇篇这方面的论文。尤其是《渤海简史》的出版 ,使他成为享誉国际的渤海史研究专家。他还把研究视角扩大到契丹史、辽金史以及东北现代史等方面 ,完成一个个科研项目 ,成就了他的学术事业  相似文献   
4.
胡宝华先生的《20世纪以来日本中国史学著作编年》一书,2012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该书共收录了近百年来日本学界关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相关学术著作1200余部。作者在书中以“章目提要”的方式介绍了20世纪以来日本中国史研究的成果,为我们客观掌握原著的基本信息提供了可能。同时作者在编写此书时,审慎参考了大量相关书评,为入选...  相似文献   
5.
社会史一直是辽金史研究者关注的领域。21世纪以来,学界的研究涉及社会阶层、社会风俗、家庭、婚姻、人口、社会控制等各个重要方面。本文拟分社会阶层、社会生活、人口及社会控制三个方面,对辽金社会史研究的现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辽金时期迁徙汉、渤海、女真等族人口到辽西走廊滨海地区,并建置州县以对他们实施政治统辖和行政管理,这种做法有利于辽西走廊滨海地区交通环境的改善,直接促使辽西走廊傍海道成为交通要道,也进一步提升了辽西走廊沿海州县的军事地位,更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蒋振华 《学术研究》2015,(3):143-147
骈文的形式规范自形成后,对中国古代文章创作的渗透和影响无孔不入。在辽金道教文章创作中,这种渗透和影响呈现出多元化情形。一,骈文严格的词性对称、文字对偶特征在辽金道教文章创作中呈现松散自由、对偶弱化、流水对加强的趋势。二,辽金道教文章之骈体恪守平仄韵律成规,讲究平仄相对、声韵相协,尤其是颂赞、铭箴诸体,平仄齐整划一,调韵和谐优美,不在六朝骈文之下。三,辽金道教文章扩大了用典的文献来源,除传统经史子集外,还涉及道教原典、道教故实、神仙传说,形成了道教特色的用典风格。四,骈散结合的结构形式体现了散文观念与骈文观念的折衷调和,辽金道教文章普遍运用了三维结构形式:开篇为单加偶起首式;腹部骈体、首尾散体的散—骈—散结构式;末篇为骈加散结尾式。  相似文献   
8.
佛教在东汉传入中国后,就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着自身思想和教义的调整。到了辽金时期,基本上形成了一种颇具中国本土特色的外来宗教文化。古都大同拥有较多辽金时期的佛教建筑遗存,这些佛教建筑遗存的寺院格局、佛塔类型和佛像供奉等情况,都突出地反映了佛教本土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辽宋金对峙时期,宋人自称"中国"、自称"正统",辽人和金人也自称"中国"、自称"正统"。元人自从议修辽宋金三史之始,就围绕着纂修义例问题,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激烈争辩,绝非仅仅是史书编纂体例问题,而是有关辽宋金"正统性"的大问题。直至元朝末年,由脱脱拍板,最终确立了辽宋金"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的修史方案,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明清时期,有人反对辽金的"正统性",也是围绕着辽宋金"三史分修"问题展开。明朝确实有人试图通过颠覆辽宋金三史"各与正统"的"正统体系",否定辽金的正统地位,但并非是"普遍否认辽金正统",这从明朝官方未支持有关重修宋史的建议、并由国子监主持刊行包括《辽史》和《金史》在内的中国正史"二十一史"就能看出来。清朝统治者无论是在坚持北方民族王朝立场阶段还是从北方民族王朝立场转向中国大一统王朝立场之后,都承认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这从乾隆皇帝并没有"抑辽金",允许四库馆臣在编修《四库全书》时持辽宋金"各与正统"的观点,以及钦定了包括《辽史》和《金史》在内的中国正史"二十二史"、"二十三史"和"二十四史"等方面也能看出来。民国以后对辽金"正统性"的认识曾有所反复,但很快就转到承认辽宋金"三史分修""各与正统"的立场上来。说明逐渐强化"华夷之辨",并按照"尊夏贱夷"思想区分正统和非正统,并不能从一个侧面彰显出近千年来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而逐渐淡化"华夷之辨",倡导"华夷一体",主张华夷互相吸收,逐渐否定单一的汉文化选择而强调多元文化选择,才能从一个侧面彰显出近千年来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0.
大同作为辽金王朝的陪都西京,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辽金王朝的重要军事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作为辽金王朝的重要政治和文化中心,西京大同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也是契丹和女真民族封建化的历史以及是中国中古时代民族融合进程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