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69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部放眼世界、奋力变革的中国近代史,有其特有的质的规定性,因此反映到中国近代文学及其批评上,呈观出其独有的时代特点。无论是文学审美特性的探讨,纯文学观念的建立;还是诗、词、小说、戏曲在文学中的地位,乃至于对作为美的形态悲剧的阐发,都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学审美观念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2.
由于明治以来的日本文化始终处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前哨 ,研究日本近代文学也必须从东西文化交融这一点切入。明治文学的起点是坪内逍遥的小说改良 ,其小说改良的理论基础是进化论。但对于进化论如何影响日本近代文学的确立这一问题若明若暗 ,如今 ,在日本文学界成为反思的一个焦点 ;同样 ,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也有助于对我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梁章钜是清嘉道诗坛上有相当影响的诗人,迄今仍有2000多首诗歌存世.梁章钜的诗歌,除散见于唱和集,以及笔记作品之外,主要存录其四部诗集之中:<藤花吟馆试帖>二卷、<藤花吟馆诗钞>十卷、<退庵诗存>二十五卷和<退庵诗续存>八卷.梁氏之诗,内容广泛,讲求实用,且颇有"纪事诗"的特点,主无处无出处,倡以诗证史,充分体现了其个人诗作与自身经历的内在关系.其生活景遇的变化、仕途的升迁、师友之交游等等,均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依境遇变迁之顺序,梁章钜之诗作可大致划分为6个阶段:出仕之前、居京时期、外宦时期、初隐时期、复出时期、归隐时期.  相似文献   
4.
考察中国现代民族共同体文学想象,须置近代文学域场于社会历史空间之中,挖掘王朝的没落、科举制度的废除及西学东渐等历史社会因素导致文学生态的变化,既要认识到西方现代民族国家体系在中国"赋形"过程中印刷资本主义、小说的兴盛及书面白话文普及为现代民族共同体想象提供的历史条件,又要认识到导致这些变化的"中国经验"——中国现代民族共同体的想象一直处于西方国家民族体系话语与中国历史民族认知话语体系的互动之中。  相似文献   
5.
有岛武郎是日本近代文学“白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探索人生的奥秘而成为基督徒,随着对社会、宗教认识的深化而告别了上帝。但基督教的“罪与罚”等思想意识却是他创作的中心主题之一,同时也是他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一个显著标志。在有岛武郎的作品中,他以艺术化的手法演绎了近代社会人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与基督教文化的“罪与罚”理念的冲突,提出了人类拯救与自救的命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近现当代文学的分期 ,在建国后的 30多年里文学研究界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看法 ,即如同王瑶先生所言 :“我们一般都是将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视为近代文学 ,下与现代文学相接 ,而将建国以后的文学视为当代文学。”1这是一种近代—现代—当代的分期方式。但在八、九十年代 ,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对于分期问题的看法 ,比如王瑶先生自己就认为现代文学史的起讫时间应为 1919年的五四运动爆发至 1976年10月“十年浩劫”结束。许志英先生主张将原先的“现代”、“当代”打通 ,将现代文学的上限宽泛地定为《新青年》创刊的 1915年的…  相似文献   
7.
黄远生的新闻作品有很强的文学性,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情世态,刻画了一系列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本文分析其成因,认为作者人格的确立是其新闻作品成为新闻和文学双重典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略论中国近代科学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文 《东岳论丛》2003,(3):52-55
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小说。进入二十世纪后 ,由于翻译文学的影响 ,产生了一批类似于西方科幻小说的作品 ,被称为科学小说。这种新兴的小说具有不同于古典小说的特点 ,其题材广泛、情节设置独特、语言轻松 ,虽然从兴起到衰落的时间不长 ,但是它毕竟是中国近代引人注目的小说类型之一 ,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9.
批评家们普遍将英国18世纪定义为一个"情感的时代",考察18世纪晚期情感的书写流传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产生的关系,尤其是将华兹华斯的诗歌写作生涯和18世纪末期女性通俗写作放到一起讨论,可以开启一个从近代文本文化形成重新看待书写、阅读、情感和性别之间关系的新视角。华兹华斯的《见威廉姆斯小姐为伤痛故事啜泣而作之十四行诗》(1787)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表现情感,把丰富的口语性、听觉性、视觉性以及书写和阅读行为编织在一起,形成一幅18世纪末期近代文学生成的政治经济学图景。性别化了的情感书写是18世纪晚期英国近代文本文化形成的必要部分,从中能够看到文本化与阅读、观看和书写等媒介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情感在这些关系里的消费如何促成了近代文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近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现状为依据,讨论如何加快作为高校应设课程的“中国近代文学”学科建设问题。指出:直至目前,近代文学教学知识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应有的学科规范十分欠缺,这是该学科至今未受到应有重视、未获得应有地位的症结所在。因此,要建设该学科,必须在如下诸方面作出努力:(1)建立和发展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较为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学与研究队伍;(2)全面系统地发掘整理文学史料,摸清基本情况,掌握主要事实,切实加强学科的“基本建设”工作。(3)加快教学大纲建设,努力使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尽快建立起“中国近代文学”教学知识体系和学科规范。(4)加强教学文学史的建设,克服目前教材中存在的某些明显缺陷,尽快编写出精当实用、权威可信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