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9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老妇还乡》女主角的形象塑造在该剧占有重要地位。从女性形象的角度来分析这部戏剧作品,对老妇克莱尔这个女性形象作出新的理解;分析其悲惨遭遇及心路历程,揭露女性在男权社会地位的低下及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2.
精神的故乡     
尤今 《社区》2009,(5):9-9
每回在报上读及某某或某某“衣锦还乡”,心里总有无限感动。照片里,村民夹道欢迎,“衣锦还乡”的那个人,灿烂的笑意由心坎深处一直泛滥到眉眼鼻唇处,一张脸,亮得像阳光。  相似文献   
3.
诗歌精神是民族、时代和个人的宝贵财富。诗歌的外在生存环境制约着诗歌精神的发展,时代的困窘,诗歌精神一度衰微,致使集体还乡的艰难。汶川地震发生后涌现出大量的诗篇,诗歌的青春和活力再次不可遏止的迸发,那撼动人心的诗性光辉预告着诗歌精神大规模的回归与还乡。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还乡>因女主人公游苔莎的命运悲剧而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被认为是一部悲剧小说.本文通过对<还乡>中几个重要人物的分析,对<还乡>的悲剧性和喜剧性进行了重新解读,对人物形象进行了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鲁迅作品的经典性表征之一在于它广多的阐释性.在传统的政治性、阶级性"偏读"中,"我"的情感体验与心灵历程或多或少被忽视了的.重新阐释<故乡>,也即细密梳理、勾勒、陈列"我"的精神与情感过程,重新界定<故乡>的自我纾解特质.  相似文献   
6.
狄更斯和郁达夫都曾在作品中留下对火车的情感和记忆,并且运用了相似的写作手法。他们都非常用心地描绘车窗外不断流动变化的风景,认为这种新的经验不但影响或左右了乘客的心境,也彰显了社会各阶层的生存差异;他们都感到火车与死亡和魔鬼之间有某种神秘的关联。但亲历脱轨事故之后的不同反应体现出火车在两人的心目中和作品中占据着非常不同的地位和价值。从对火车这种物质性因素的重视程度来说,二者可以分别作为中西表现方式的代表,一个是再现,一个是表现。  相似文献   
7.
现代还乡母题小说的故乡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还乡母题小说的故乡想象密切联系着我们这个后现代化国家文化转型的选择性焦虑,隐含着现代知识分子的"现代性寓意".激进的"现代化"立场和保守的"反现代化"立场,都在故乡想象中找到了他们各擅其长的书写空间.在现代还乡母题小说的故乡想象中,"故乡"是生命出发之"乡",也是与都市相对的乡村之"乡",与异域文化相对之本土文化之"乡",与道德沦丧、人性衰退、精神荒芜相对之道德人伦醇美、人性自然、精神健康之"乡".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老庄》以自然、平实的风格揭示了现代文明与乡村文化传统的冲突 ,同时也表现了知识分子与故乡的复杂感情关系 ,小说充满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和矛盾 ,语言平白略显琐碎 ,作品基调低沉并带有贾平凹一贯追求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9.
还乡》是托马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之一。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来探讨这部小说的环境和男女主人公,并分析他们的神话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游子还乡"是中国现代漂泊母题叙事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与传统文学不同的是,"还乡"的内涵已完全改变,主人公有关家乡的幻梦已经破灭,还乡之旅充斥着哀怜、讽刺、厌恶、仇恨等负面情绪。游子们的"还乡"是源于"寻根"的需要,但"还乡"又坚定了游子离家漂泊的路。"游子还乡"主题也因此丰富了中国现代漂泊母题叙事文学的创作内容和形式,为中国现代文学展示了另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