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大厦必须靠情感的力量支撑.情感在诗人写诗之前就已经存在,并经过诗人的调动成为创作力的主导.诗人独特的情感经验成为编织情感空间的主要材料,而情感张力的大小,则体现在呈现于文本之上的文字组织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合作倾向.读者能感受到的并也愿意与之配合的情感倾向,说明情感空间具有扩大的可能性,反之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情感空间.优秀的诗歌,其情感潜流流出地表的应该是冰山一角,而背后的情感载体更为厚重.空间距离的存在,使得文本的情感组织得以保鲜,既不会过分浓烈,同时也会有适当的神秘感,“远方”因此成为诗歌中重要的意象.诗人的情感经验有可能转变为诗歌创作时的情感素材,而情感素材汇集起来便是一股情感的力量,不同的情感素材将汇集成不同的情感力量,孤独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刚通过层层的选拔和考试,在市教委开始进行长达一学期的出国研修外语培训,今年的这个时候,我开始每日站在欧洲地图前盘算着自己可能的足迹。越来越近了,中心点:比利时,线路:荷兰、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其实,整个欧洲就是一个大博物馆,内容如此之庞杂,我忽然觉着时间紧迫起来,我需要赶快停下画笔,集中时间和精力让这些"庞杂"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3.
4.
5.
风景     
正我们往往喜欢把离别当作一种风景来欣赏。两个人在远方、在异地,独对苍穹天宇而绵绵在思念着,尽情地体味距离带来的苦涩与怅惘。漫长的苦相思挨过之后,便悄悄地临近了佳期,临近了相聚的那一天。一个人虔诚地用手指掐算着日子,掐算着胸中盛满的孤独与寂寞,就会在心底涌出一股如糖的甜蜜,于是,便懂得了距离也是一种美。  相似文献   
6.
海子是一个年轻的精神天才,他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否定,因此他将希望与爱寄托于远方.本文以海子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从时间的“远方”、空间的“远方”、精神的“远方”三方面,简要分析了海子心中的远方情结.  相似文献   
7.
1950年代诗歌中的"到远方去"中包含着的中心对"远方"的暴力性想象,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扩张而产生的浪漫主义文化建构自我同一性的一种社会文化机制.这种社会文化机制既和诗人的自我冲动存在着冲突,又压抑诗人面对复杂生活经验的可能.邵燕祥1980年代以后的诗歌创作,沿着个人化和历史化两个方向,在坚守着真实的个人生命冲动的同时,又把"远方"的历史复杂性带进了自己的诗歌,消解了中心对"远方"暴力性和同一性想象,最终摆脱了个人对"中心"的依附,真正走向了"远方",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故乡.  相似文献   
8.
许愿树     
<正>亲情、爱情、友情,无论是哪种祝福,哪种心愿,就让你的情随文字流转,我们在这里等待。闭上眼睛许下心愿,动动手指将心愿齐分享,也许你就是那颗幸运星,编辑短信336+心愿,移动发送到10669988752,联通发送到  相似文献   
9.
家在远方     
  相似文献   
10.
流浪是文学书写中的传统母题,朱英诞新诗中的流浪主要体现为远方的追寻者、徘徊的怀疑者及无力的漂泊者三个方面。正是在“茫然的时代”“异质的文化”和“艰难的寻根”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朱英诞新诗中的流浪书写呈现出了一定的丰富性与深刻性。此外,朱英诞还以诗意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回答了如何面对和解决流浪这个命题,即诗意地栖居与冷静地旁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