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281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庸武侠小说研究成为时下的热门课题,在其十五部作品中,从陈家洛、郭靖到萧峰,再到令狐冲、杨过,最后通过韦小宝,展示了金庸武侠小说中“侠客”的形象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侠之正”到“侠之变”再到最后的“侠之反”。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江湖人的最深印象大约是他们的“武”。因为人们说到江湖人的第一反应是:他谈的是“武侠”,联系泛滥于文坛艺苑的武侠小说和韩非子所说的“侠以武犯禁”,便会认为有武艺才能算是侠,才能算是江湖人。去年我在《文史知识》发表了一篇《话说游侠》,一开始就说最早的“侠”与武功没有必然的联系。“侠”不是指有武艺之人,而是指有朋友追随的人。  相似文献   
3.
金庸以男女和谐的完整世界再现了现代人的英雄情结,卫慧却以破碎分裂的现实描绘隐寓了现代人想依托于完整世界的英雄情结.这些既揭示了现代人所处的共同境遇--潜沉于心里的英雄情结在现实世界得不到完整复现;同时,金庸、卫慧对英雄情结不同的表现方式则又表明了男女不同的价值观:男性是理想主义的"建构",女性是现实主义的"寻找".  相似文献   
4.
理性烛照的文化反思精神--新武侠小说的现代文化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武侠小说以其鲜明而独特的文化品质异于传统武侠小说 ,以金庸等为代表的作家秉持着现代理性批判精神对封建文化中的沉疴痼疾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对传统的人生观、血统论、复仇法则等进行了清理 ,赋予新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们以崭新的人文内涵与性格品质 ,体现出作家重新设计理想人格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6.
金庸感慨地说:“几十年了,我最想见的就是邓小平。我一直很钦佩他的风骨,他真像我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7.
梦幻武当山     
《可乐》2012,(9):46-46
小时候,沉迷于武侠小说的巨额马曾有一个远大理想,去武当山学功夫!(为什么不去少林呢?因为少林的武器是棍子。木有武当拿剑帅……)许多年以后。小巨成了老巨,他终于有机会去武当了(不是出家。是出差)。这一去,老巨非常后悔——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来啊,武当实在是太梦幻,太震撼了!  相似文献   
8.
在上古神话中,蕴含了中华民族在礼义文化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原始道德,即对武器、死亡和复仇的崇拜。通过对上古神话和武侠小说的比对研究,笔者以为,上古神话中记载和揭示的向暴力倾斜的原始道德,是中国人接受和喜爱武侠小说的民族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五部武侠小说的创作完全奠定了金庸在当代武侠小说领域中不可摇撼的地位。金庸小说创作的成功与其笔下各种女性形象塑造的成功密切相关。其中心理扭曲的女性形象颇为引人注目,造成心理扭曲的原因固然有生物学、环境和心理等多种因素,但因篇幅所限,本文主要结合具体文本,从挫折、动机冲突、消极情绪等心理因素方面探究其心理扭曲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韩扑 《今日辽宁》2014,(11):70-71
金庸的武侠世界中,常有帝王将相出场.他的小说多以王朝兴替乾坤倒转之际为背景,也是金大侠的好发政论使然.他曾自我剖白称,《笑傲江湖》和《鹿鼎记》写的就是政治.《鸳鸯刀》看似短篇戏谑之作,其实也有金氏的政治图解掩映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