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70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是世界上灾害管理通信系统建设领先的国家,相关经验对我国灾害管理通信系统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都道府县防灾无线网是日本灾害管理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建设模式和应用经验。本文介绍了日本灾害管理通信系统的框架、都道府县防灾无线网的体系架构及其通信系统组成,选择了神奈川县、长野县和三重县作为典型案例,对这三个县的防灾无线网的建设和应用情况作了分析,并借鉴日本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日本政府及东京等大城市灾害管理政策、行政体制及实例为对象,分析研究了大城市在自然灾害管理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和经验教训,为大城市的灾害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使用叶面喷施剂的新概念,讨论了其作用和发展前景。观察了国内外10种药物对减轻旱涝灾害的效果,其中2种药物同田试验结果较日本名牌产品爱多收效果略好,2种药物较台湾健生素效果略好。2种属国内最新研制的新药。在与国内同类产品稀土、增产菌,903、多效唑、802、喷施宝、麻果素的同田对比中领先。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现代灾害的巨大承载体,尤其在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全球安全格局有了新变化,研究城市灾情,再不能仅从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上着眼,而且还必须包括恐怖事件在内的诸项新灾害源。去年春天的SARS危机也让国人充分认识到,缺乏城市传染病应急预案、缺乏公共安全文化意识,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灾害史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2004年发起,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召开一次年会.2008年第五届年会由湖南科技大学主办,湖南省历史学会、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专业委员会协办,于4月4日至6日在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举行,会议主题为湖南灾害史与社会经济发展,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和研究所的史学工作者以及国家地震局、气象局、水利部8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收到论文54篇.  相似文献   
6.
试论建筑防灾中的人群管理和应急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社会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视角分析紧急灾难情况下人群的心理反应,阐明控制人群恐慌的人群管理方法,并结合国内外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人群管理方法在建筑防灾方面的有效性,进一步论述了应急管理在国内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7.
8.
[提要]孟加拉国是全球灾害频发多发的国家,洪水、飓风、干旱、地震等灾害给孟加拉国造成了重大损失,其中又以洪水和飓风影响最大,68%的国土面积和71%的人口暴露在洪灾风险之下,最易受到洪水灾害的影响。孟加拉国与中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又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伙伴,孟加拉国的灾害状况和防灾减灾经验对中国的灾害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8.17特大山洪泥石流后续工作安排,彭州市国土资源局积极与省国土资源厅、成都市国土资源局联系,得到了省厅和市局的大力支持,于8月23日起,省厅安排省水文队,对龙门山镇进行了地质灾害评估,经过15天艰苦的作业,于9月7日完成了101个地灾隐患点的外业调查,取得了第一手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0.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为自然灾害高发区。社区是民族地区防灾减灾的基础。“5·12大地震”之后,由非政府组织在丽江拉市海和北川县的羌族社区开展的社区实践证明,参与式的“社区灾害管理”有助于提高民族地区的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此外,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蕴含着本土少数民族适应不同生境及气候变化的地方性知识。民族地区的社区防灾减灾,要群策群力,整合政府、非政府以及社区多方面资源,将“社区灾害管理”进行本土化调试,纳入区域发展框架,充分调动社区主体参与,并与民族地区减灾文化相结合,从而切实提高民族地区社区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