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75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鲁迅的诗歌同他的杂文一样,是匕首和投枪。鲜明的政治主题,特殊的社会效应,除了缘于作品的思想因素外,从美学意义上说,鲁迅诗歌融和了清峻刚健的风骨美、朴质炽烈的情感美、精幽致雅的文采美三种重要的审美特征,产生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运熙先生对于古代文论名著《文心雕龙》的研究,在许多关键问题上,都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从而为"龙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王先生所坚持的实事求是、注重研究对象多方面联系的研究态度和方法,也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金庸感慨地说:“几十年了,我最想见的就是邓小平。我一直很钦佩他的风骨,他真像我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4.
雨如 《公关世界》2009,(10):56-57
世界上任何一种流传至今的文字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都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明,延续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中国作为文明成果之一、以独有的象形文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无疑更多地承载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而这种承载从历史上来看是由文化的精英——文人来完成和延续的。因此,书法从传统意义上讲更是文人的书法。  相似文献   
5.
"鲁迅风骨"就是深沉峻厚的鲁迅精神与个性在鲁迅文学中的审美呈现,是鲁迅抽象精神的形式标记,它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古典艺术与美学传统的精神血脉,另一方面又经过了现代理性的熔铸与升华.其核心精神是渊源于越地的置身于文化野地与民间争取自由解放与不屈抗争的意志,又在民族的形式中植入了现代的张力与内涵--"头角峥嵘"的"字词"源源不断地进发出一种思想与情感冲击的美,以本原的汉语去承载西方文学的异质的精神形态和表达方式,同时又植根于底层民众的生存家园,从而成就了"经得起一读再读"的"鲁迅风骨".  相似文献   
6.
1913年5月出生的刘绪贻先生是中国美国史学界的一代史学大师、学科建设的卓越奠基者,是具有强烈现实关怀而始终不忘思而行的公共知识分子。刘老不仅学问精湛、著作等身,而且在道德情操上可谓高风亮节,甚至在耄耋之年还在为推动中国的民主、自由和法治竭尽心力,秉笔直书,既有剑指禁区之勇,又有箫吟天下之壮心和道义豪情。如今,刘老虽已期颐之年在望,却无丝毫闲云野鹤之意,仍然在思考在耕耘,让他那充满理想、道义和激情的文章如清澈的泉水一样,去滋润和浇灌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心田。为祝贺刘老百岁华诞,本刊特刊发以下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以<诗经>、<尚书>、<国语>、<左传>为代表的诗经时代文学风格观念与"风骨论"有着渊源关系,先秦儒家与道家的文学风格观都不同程度地对"风骨论"产生过影响,先秦诸子和魏晋玄学的风格观对"风骨论"的形成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正是刘勰从"宗经"、"征圣"的复古立场出发,提出了古代文艺理论中属于内容方面的重要范畴--风骨论.  相似文献   
8.
军旅山水画家李保民先生,数十年来不畏艰辛,以一个西北汉子的热忱和执著行走于山水、漠野之间。体验生活,采风创作,以艺术追求着生命的感悟!是西域的山川、大漠风采赋予了画家阳刚之气与浩然风范。同时,他又以粗犷、奔放、雄浑、博大的山水画,为西域独特的地貌山川注入了深刻的人文内涵和时代精神。李保民先生以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用自己锤炼的绘画语言书写着他对西域雪山与南疆红岩、荒漠与风雪的诗意感受,  相似文献   
9.
建安气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辨析了“风骨”、“气象”等诗学范畴的涵义,认为:建安风骨不能标示建安诗歌的整体风貌;建安时代形成了足以与盛唐气象相对峙的建安气象;建安气象与盛唐气象之间有深层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大凡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诗中所表现出的荒凉和悲怆所震撼。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于直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后采纳,反而因言及祸,曾受“过党”案株连下狱。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任军谋,这对子昂来说是一次政治命运的转机。武攸宜出身显贵,不晓军事,子昂献奇计,未被采纳,反而被降为军曹。诗人在屡遭挫折后登上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