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一些著名大学的校训还成为许多人做人的准则。
  复旦大学校训出自《论语》
  1905年,马相伯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
  1913年1月,马相伯推荐李登辉出任复旦公学校长。1915年,李登辉在复旦公学建校10周年之际,仿照美国名校,提出为复旦规定校训。当时,李登辉觉得自己的古汉语水平不如老校长马相伯,就请马相伯为学校选定校训。马相伯遂选定“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作为校训。  相似文献   
2.
公元1840年4月6日(清道光20年的清明)。在镇江府丹阳县诞生了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的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马相伯先生。在他出生后不久.就举家搬到了镇江城中去了。他出生于鸦片战争之年,去世时又值日寇践踏祖国大好河山之时。真可谓生于忧患.死于忧患,一生为救国奔走呼号,奋勇搏击,到了期颐高龄仍老而弥坚。他无愧于“爱国老人”的称号。  相似文献   
3.
马相伯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先后创办了震旦学院和复旦公学。其教育目的是为了救国,教育内容注重科学,教育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自由研究、演讲等能力。这些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事业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历史舞台上,总会乍现出一些光芒四射、令人瞩目敬仰的先驱身影,马相伯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大学——复旦大学的校长,也是南京历史上第一位市长。南京自1912年设市至今,恰逢百年,自然勾起人们对他的追忆,或许是一个民族对于历史的记忆。马相伯(1840—1939),名志德,字相伯,祖籍江苏丹阳。这位百岁老人的一生,履历深厚,博学大义,关切囯忧,孜孜不倦,被后人尊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爱国领袖。他的生命横跨了清朝五位皇帝和民国六位总统之间长达  相似文献   
5.
马相伯和张謇同为江苏籍士绅,自1880年代在朝鲜相识以后,相交、相知近半个世纪,在清末民初重大的政治及社会活动中,始终保持着较为一致的思想及行动,尤其是在倡导和推进新式教育、谋求政治变革方面,二人携手并肩、互相支持,不但开创了东南新政事业的新局面,而且,其交谊也成为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一段佳话。追溯二人交谊活动,既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各项改革之艰难及曲折,也可以反映近代有识之士为推进新式事业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以及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思想情操和理想诉求。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学术》是依托复旦大学有关基督教方面的教学和科研而设立的一份以书代刊的刊物,创办于2002年,至今已经出版9辑,在通常情况下每年出版一辑。第一至第七辑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自第八辑起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复旦大学向来有研究基督教学术的传统。复旦大学的创办人马相伯校长及其后任李登辉校长均曾研究过基督教。近年来,复旦大学人文和社会学科加强了对基督教的教学和科研,招收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马相伯宗教价值观与天主教中国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书光 《学术界》2004,(1):231-243
本文系统阐述了马相伯关于宗教价值功能、宗教与科学复杂关系的真知卓见 ,并追溯其反对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力谋天主教中国化的可贵探索 ,以期为今人树立理性的宗教文化观 ,提升对复杂社会现象的辨证认识 ,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8.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马相伯是晚清上海两所著名的大学——震旦学院与复旦公学的创办人。马相伯在这两所大学都强调外语学习,特别是拉丁文学习,并在1905年译刊了《拉丁文通》,拉丁文教学是震旦学院创设的催媒。晚清以来,从同文馆到复旦公学,外语学习的问题已构成一种“外文情结”,至今仍困扰着我们。马相伯在外语教学上的实践和理念是近代中国知识界探寻西方真理,追求文化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马相伯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先后创办了震旦学院和复旦公学。其教育目的是为了救国,教育内容注重科学,教育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自由研究、演讲等能力。这些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事业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相伯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晚清时期他积极参与立宪运动,辛亥革命后与时俱进,力主实行民主共和制。马相伯对中国近代的宪政建设进行了思考,其宪政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有3个方面:其一,宪法中的制度设计要合理;其二,中国宜采用联邦制;其三,中国实施宪政的关键是实行民治。他的见解虽有局限性,但也不乏真知灼见,尤其是关于民治的观点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