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
高宗武对日交涉与汪精卫叛国投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12月,正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时,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投降派,叛国投敌。高宗武是汪精卫集团与日本勾结,最后叛国投敌的始作俑者。汪精卫对抗战前途悲观失望,积极主张与日本“议和”,直到在沦陷区的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成为汉奸首要。高宗武受全国抗战形势的影响和国民党的暗中策反,以及迫于日本的怀疑和暗害,最后悬岩勒马,离汪投蒋。此段史实,一般学人知之甚少,本文用翔实的史料对此作了披露与论述。  相似文献   
2.
孟端星 《学术探索》2006,(1):112-119
抗战初期,高宗武奉蒋介石之命暗中从事和平交涉,在与日本交涉过程中,他没有欺骗或背叛蒋介石,也没有诱使汪精卫上钩,让汪跳火坑,更不是“双料间谍”;他无意做汪精卫的代理人,却被日、汪利用;在日、汪“和平运动”中,他仍然企图实现蒋、日“和平”;脱离汪精卫,是其从事“和平交涉”的主观出发点与日、汪“和平运动”的进展相矛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1940年1月,南京汪伪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高宗武,偕同另一个也当了汉奸的蒋介石亲信陶希圣弃暗投明,脱离南京汪伪傀儡政权,一起回到陪都重庆。当时,高、陶两人还将弄到的“日汪密约”公布于世,给了日伪重重一击。在这一事件中,宋美龄用计策反高宗武回归重庆的内幕,如今已该“大白于天下”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汪蒋之间的政策分歧或权力之争是汪精卫叛国投敌的主要原因的论点提出质疑。认为汪精卫在思想上的民族失败主义导致了他实践上民族投降主义的发生,这是他叛国投敌的罪恶根源;汪精卫投敌的契机在于日本的诱降和从中引起的他领袖欲望的实现;1938年10月继南京之后广州、武汉的沦陷,使汪精卫认为这已标志着中国抗战的失败,所以决然从重庆出逃,直接促成了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