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鲁学”解     
跃进 《齐鲁学刊》2008,(1):5-10
"鲁学"的产生与鲁地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就其字面意义言,"鲁学"应当是指鲁地的学问,但实际上又不仅仅限于鲁地。其核心内容虽然是儒学,但同样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其中还包涵着丰富的古代典章文献的含义。秦汉之际,"鲁学"与"齐学"在经学内涵方面殊途同归,而西汉后期到东汉前期,两地学问逐渐分化,"鲁学"开始从单一经学向文学方面演变,孔融是汉魏文风转变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2.
孔子、孟子、荀子:早期儒家三大师思想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早期儒学从孔子的单一性鲁学到荀子的齐学化鲁学的演变,对现代的儒学复兴论和全盘西化也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3.
两汉经学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有齐学、鲁学之争 ,今古文之争 ,还有谶纬之学与经学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文章从政治与学术的关系视角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认为学术虽有自己的内在理路 ,但总的来说 ,是学随术转。  相似文献   
4.
鲁学的思想主张、治学方法、学术风格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在儒家思想史和经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鲁学学风严谨,以严守师说,少言阴阳灾异,治学方法以“训诂”为主要内容,鲁学的政治主张曾数次影响西汉高层,但总体来说不如齐学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5.
陈明远 《社区》2009,(11):44-46
半个世纪以来.“鲁学”一直享有“显学”的至高学术地位。但是在作为“显学”的鲁学研究中.却很少涉及鲁迅的经济生活背景。文化人一向出于清高“耻言钱”、或出于隐私“讳言钱”,然而他们内心,大都懂得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鲁学与齐学的异同及其影响,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王葆玹先生在近著中论证的"鲁学系统始于荀子"、"齐学系统始于孟子"的新说,似乎不能成为定论.因为从开放与创新精神所体现的学风来看,荀子就近于齐而远于鲁;荀子"隆礼"也不能作为他专属于鲁学而不属于齐学的判断标准.不宜于轻言孟子"杂博",并由此推论孟子为汉初齐学之源;孟子对齐人齐风的贬斥态度,证明他有明显的宗鲁抑齐情结,不宜将其列入齐学范畴;他只能是鲁学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7.
鲁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学是汉代经学的重要流派,它的思想主张、治学方法、学术风格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在儒家思想史和经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虽几经挫折而不息其学,并且以自身特色对思想史和经学史产生了特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清理了晚周秦汉之际的权变思想这一重要观念的发展脉络,剖析齐学,鲁学与今学,古学在权变观上的分歧对立,清理这一观念的发展脉络可帮助我们理争当我新与社会变革的互动关系,了解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墨守成规只能召致挫败,而知权制度(制度创新)才能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于荀学脉络的考察,齐鲁两国的思想至关重要,而此二国的思想渊源亦应从其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结合考察。理解荀学的"人性本恶"也不仅于荀学内部进行诠释,若从齐鲁二国进行文化反思,则可获得新的观点,并进而理解荀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